山东公益人才成长支持研讨会道出公益人的窘迫
超三成公益人士无基本社保
2015年04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与会的公益组织负责人把遇到的困难和未来的期待写下来。
     文/片 本报记者 宋立山
实习生 马晓硕
  做一个挣钱的商人,难;做一个不挣钱的公益人士,更难。这绝不是妄言,如今很多全职公益人或志愿者面临着社会认可度低、薪酬低、社会保障不全等问题,如何让有善心、行善事的人更踏实、更安全、更从容,正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推动改善公益人才的生存状况,成为2015年山东公益人才成长支持研讨会的焦点话题。
  注册资金有门槛
成立组织有点难

  近年来,随着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全职公益人和志愿者人数“井喷”。“益宝计划”项目创始人周玲介绍,根据民政部数据,截至2013年底,我国注册的社会组织达54.7万家,其中民非注册25.5万家,社会团体28.9万家,基金会3549家,注册志愿者约为7345万人。
  不过,平原小伙姚健发起的平原公益志愿者协会不是其中一员,因为它至今没有取得合法身份。姚健说,现在注册公益组织的门槛越来越低了,但仍存在一些现实障碍,别的不说,光3万元注册资金就不好筹。志愿者们在日常的公益活动中已经捐出不少钱,没有经济能力再拿出3万元用作注册。以他本人为例,每月工资只有4000元,却已先后捐出5万元,“最穷的时候,我连电话都打不起了。”他说。
  在公益人才研讨会上,多位公益组织负责人认为,注册资金将很多公益热心人士挡在了门外。
  “公益组织会接收来自社会的捐款,监管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也呼吁,政府部门把资金门槛降得再低一点,或者能在启动资金上提供支持。”一家公益组织负责人建议。
做好公益
有理想也得有面包

  目前公益组织面临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很多全职公益人或志愿者社会认可度低、薪酬低、社会保障不全,在满怀理想从事公益事业之时,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经济压力,重大疾病或意外伤害等风险使他们经常处无助之境。
  周玲说,根据《2014中国公益行业人才发展现状调查》,NGO(非政府组织)从业者绝大部分低于当地城镇居民平均收入;34.6%的公益人尚无基本社会保险,尤其是参与救灾的公益人士,会经常遇到危险,很需要保险,但是目前市场现有相关保险费率很高,团险又对参保人数有要求,基本社保对大病保障力度有限,现有救助项目很少,并且覆盖面窄。
  “我本人基本是在全职搞公益,但是没有拿过一分钱工资,前些年,我把家里的车和汽修厂都卖了,房子也租出去了,但是随着组织不断壮大,越来越感到,仅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做大公益的,希望得到支持,起码保障公益人能够生存下去,有理想也有面包。”孙志达说。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张洪英认为,仅靠社会组织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在支持公益方面,政府需要进一步降低登记准入门槛,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探索孵化基地建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