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美如画正是读书时
2015年04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许建立 实习生 乔政文 衣柯静
编者按:
  读书使人进步,咱们社区也不能落后。在读书方面,社区身边人都“藏龙卧虎”,有着你很多想不到的地方:没想到邻居这么爱读书,没想到邻居学了几个月的书法就写得这么棒,没想到邻居还有这么深的美术功底。这些想不到,可都是读书学习到了。这期,我们看看下面五位居民的读书故事。
1
王立国 满腹经纶才能写出好的书法作品
  王老师喜爱书法艺术已有40多年,家中藏书上百本。自身虽是体育专业的教授,但也在书法艺术上颇有造诣。平日里,王老师为了增加自己的书法知识、熏陶自身的情操,书便成了他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在读书方面王老师有自己独有的方法和体会,“多读书,读好书。读书要有选择性,我只读自己喜欢的、有用的书籍。”
  王老师一直要求自己在提笔写字前要先了解作品的意境和内涵。闲来没事,他便阅读自己喜欢的诗词、散文等。无论是甲骨文、金文等文字还是唐诗宋词,王老师都十分了解。“为什么说文人的字有内涵,因为他们更能体会其中的意境,读书就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对我来说,书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喜欢纸质书,而把时间浪费在刷手机上,经典作品读得越来越少,这是件很不好的事情。”王老师一直坚持阅读,遇到生僻难懂的字词还会查字典、做笔记,“学无止境,老了也要有所学。”王老师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也能多花时间在阅读书籍上,多学些有用的东西。而老年朋友在空闲时间也不妨多读一些书,从读书中感受学习的乐趣,真正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2
李传运  家藏百本连环画
  谈到读书,李传运就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不过,李大叔读的书和大伙儿读的书可不一样。李老师说他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小的时候条件艰苦,没有电视机,没有游戏机,唯一的爱好和娱乐就是看小人书。好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都来自这些薄薄的小册子。现在,李传运大叔的小人书收藏已经有五百多本。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翻翻身边的小人书怀念过去奋斗的岁月,铭记老的革命传统,每次翻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除了自己看,李老师还会把小人书里的故事讲给孙子听。李传运大叔告诉记者,老艺术家们创作连环画的态度非常严谨。“老一代绘制者的创作不是闭门造车,都有扎扎实实生活的积累。李大叔认为,看小人书不单单是看图画,更是从老艺术家的每一笔描绘中领悟到对待生活和工作的积极态度。
  李大叔有两个愿望,一是现如今新鲜事物和名词太多,老年人接受事物慢,适合老年人阅读的书籍太少,希望书商能关注这一部分读者的需求;二是希望年轻人能喜欢连环画,关注连环画,从事连环画的制作,让它重新获得生命力,而不是让其成为尘封的藏品。

3
王观景 读书是良药,医愚又疗疾
  78岁的王老师从年轻的时候就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教育、保健、生活、政治……王老师对各种题材的书籍都很喜欢,家中光报纸就定了四份。每天固定上午9点读报纸,下午读书半小时,是王老师长年养成的习惯。“读书看报能增加很多的知识,了解国家形势,接受一些新鲜事物,跟上时代的步伐。”爱读书的王老师告诉记者,他最近又迷上了金山的《听见》。
  社区的阅览室也是王老师经常光顾的读书地点,因为在家门口,书也很全,没事时王老师就来逛逛。王老师介绍,自己现在主要读一些养生保健方面的书籍,以提高自己的医疗知识。“老年人难免身体有不适,多看些这方面的书,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帮助,比道听途说的小偏方更让人放心。”
  读书对培养子女也大有裨益。自身有读书学习的好习惯,营造好的学习气氛,孩子就容易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所以,王老师爱读书的习惯也感染着身边的家人。家中读三年级的小孙女年龄不大,读的书可不少。“养成读书的习惯很重要,尤其是对孩子,多读书对他们的写作和见识都有很大的帮助。”王老师认为,读书是一笔无形的智力投资,医愚又疗疾。

4
周茂兰 读书是最好的大脑运动
  周茂兰是一名小学退休老师,年轻的时候边教边学的工作需要,为她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现在,读书看报依旧是周老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虽然看久了眼睛会累,但还是喜欢看。”即便眼睛怕累,她还是会保证每天40分钟的阅读时间,累了就看一些报纸的大标题,了解国事。周老师表示,“现在年纪虽然大了,但是思想不能落伍,了解国家大事这是最基本的,看些长知识的书也是必要的。”
  周老师的儿子从小就很喜欢读书,现在也从事图书工作,一直坚持阅读。她认为,这对年轻人来说是个很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以占去大部分的时光,填充大脑的空白,这样也会少很多难以消遣的烦恼和苦闷。”
  75岁的周老师坚持读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读书可增加肌体活动。“大脑若经常不用就会萎缩,直接影响到全身各器官的衰退。老年人的大脑越用身体会越好,大脑要是迟钝了,身体也会越来越差。”周老师认为,生命之树常青的一个重要原因,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生命在于运动,读书就是最好的大脑运动。”周老师认为,读书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还能加强人际沟通,让人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何乐而不为。

5
马淑凤 最爱读京剧方面的书
  说起学习读书,马淑凤可是个“大忙人”。退休后,她便经常参加社区的学习活动,老年大学、党员远程教育、社区科普大学,这些学习形式,她都参加,还认真做笔记。“老了学东西慢,更要一点一滴地学”。马淑凤家中订阅了6份报纸,每天翻阅报纸是她的必修课,她说:“报纸上有关咱老百姓民生的事情,我非常关注,报纸订得多,上午看不完,下午接着看,阅读报刊的习惯是在单位里养成的,虽然现在退休了,还是要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马老师告诉记者,她非常喜爱京剧,在山东省老年大学学的也是京剧方面的课程,最近正在读著名剧评家丁秉鐩先生的《青衣·花脸·小丑》,这本书写得太好了,把京剧名家的故事写得生动传神,让人们领略到京剧的魅力,可读性非常强。在社区图书馆,马老师也经常借阅一些京剧历史发展方面的书。
马老师不仅从书本上学习知识,她也喜欢通过电视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马老师自己花90元钱买了20多个付费频道,内容涉及养生健康、摄影书法、梨园、烹饪等,有些栏目,她经常跟着学,一遍一遍地做,十分认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