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代将军遗留刘氏家族尚武风
二十多代家族史中,代代有人担任武职将官士卒
2015年04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洪山展示刘通家族家谱。
     文/片 本报记者 凌文秀                         
  “刘家大院”是明初镇远将军刘通的故宅。刘通家族是东昌府名门望族,后裔主要分居于柯针寨、侯营、十二里营、沙镇刘庄、东阿苑庄等村庄。刘氏后人、82岁的刘洪山是最近几十年来,刘通家族家谱的主要修撰人,续上了家族从宣统二年至今的家谱。他介绍:“刘家是一个历代尚武的家族,武将辈出,他们在不同时期为国家建立了战功,在地方历史上英名永存。”
  年轻时忙着工作,为生计和理想奔波,退休后,偶然遇到一位刘姓本家,从他家找到了几十年前准备修家谱留下的大量素材,但当时没能修撰完成,刘洪山就担起这份责任。刘洪山修家谱已经几十年了,他修的家谱也有1999年和2006年两个版本,完成了家族从宣统二年至今的族人家谱记录。
  刘氏族人居住分散,附近的乡镇村落有,外地如临沂等地也有。“1994年打算续家谱,当时通讯方式比现在落后很多,想要搜集素材要克服很多困难。”刘洪山有什么细节上的疑问,总是给外地族人寄信,“很多时候,信封里,除了问题,还会附上一张邮票,给族人回信时用。” 
  刘氏在聊城的故事始于明朝镇远将军刘通。刘通原籍南直隶沛县广戚乡塔墟村,洪武初入平山卫籍,落户东昌城内。刘通故宅位于光岳楼西南角(今工商银行处)。因刘通为镇远将军,其后代有数人被封为怀远将军,所以刘家大院在明朝被人们称为“将军府”。 
  “刘通之后,刘裕、刘鉴、刘瑀、刘杰、刘宠、刘武臣、刘即贵皆为平山卫指挥同知,前后世袭将军职衔的共计八位。”刘洪山说。 
  刘洪山对记者讲述着刘家大院主人变化的情况:刘氏长支世袭平山卫指挥同知,所居将军府规模恢宏。清朝时,长支家道衰落,将军府转由三支后人、奉政大夫刘程法居住,至清末刘师颜绝嗣,后继无人,再次衰落。其他族人分布在两县十一村没人接手此宅,即由护林人员居住,并出租大部分房屋供人开设当铺,以赁费维持生活。 
  晚清以来,刘家大院逐渐成为公用场所。“光绪年间,僧王祠建在楼南大街路西,占据原刘家大院的南半部。民国初,刘氏故宅处以无主财产归公,与邻近的公房办为光岳楼女子小学。抗战胜利后,聊城县孤儿院设于此处。”刘洪山说。

明清时期刘家出了八代将军
  刘洪山对祖先刘通的事迹了解较为详细,他讲到:元末,刘通投身朱元璋麾下,随徐达攻占淮安、徐州、濠州、宿州,又攻占张士诚所据湖州、杭州,攻下方国珍占据的台州、温州,降服南方诸雄。洪武元年,刘通随徐达北伐,占领山东大部,会师于东昌,后担任北征军先锋。北进势如破竹,八月攻占元京城大都,改大都为北平。刘通任燕山前卫千户。 
  洪武二年(1369),刘通率兵征占大宁,进攻大兴州,占领开平。洪武四年(1371),平山卫指挥使司设于东昌楼东大街路北。刘通因战功,升任卫指挥使,落卫籍于平山卫。洪武十四年(1381),刘通多次参与北征,后留守北平。  洪武21年(1388),朝廷命永昌侯兰玉为征虏大将军,征剿元北逃势力,刘通率兵从征而立功。刘通被誉为“勇武离伦,南征北战,所向克捷”。 刘洪山讲解着祖先的生平:“皇帝表彰他忠心耿耿,主将赞扬他勇猛善哉。升迁到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都督,官阶一品,封镇国将军,赐建府第于东昌城内楼南大街路西,择墓地于城西南端庄北宋庄东。刘通于洪武23年(1390)告老离职,长子刘裕替职。” 
刘通曾随朱元璋打天下
民间流传下刘通不少轶闻
  “刘通老年退职在家居住时,为地方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在民间流传下不少轶闻佳话。”刘洪山以敬佩的口吻说。  二龙山斩杀恶霸许满福:镇国将军刘通曾兼任平山卫指挥。其部将许满福依仗他干爹蓝玉的权威,胡作非为。在东昌城内强占民宅,霸占民女,在城外侵占民田,弄得民不聊生。百姓稍有反抗,不是打得腿断腰折,就是命染黄泉。百姓叫苦连天,哭声载道。刘通得知此事,立即寻捕,下令押到二龙山去杀。经斩杀许满福,这里从此就成了处决罪犯的刑场,直至民国初年。 
  开仓放粮、打造工具帮助移民:洪武二十四年(一三九一),先后从山西等地迁东昌大批移民,这些人千里跋涉,来此生产、生活极度困难。刘通从内心就期盼移民来本地开发,便将仓库全部俸粮倾出救助移民口粮、种子,动员卫所打造武器的洪炉为移民制造锄镰锨镢。
  赤手擒劫贼:当时东昌地带地广人稀,几条官道上均有明火执仗的结伙劫贼,活动猖獗。官军捉拿,便销声匿迹,遇到客商行人就疯狂掠夺,时有致丧人命。通即扮作商人,单人骑毛驴,赤手空拳,凭着一身武艺,诱擒气势凶猛的数伙劫路贼,其余畏惧,或从良、或遁逃,东昌道路平和。
  单骑灭群狼:东昌是有名的宽乡,遍地灌木杂草,豺狼成群,危害行人和畜禽。百姓聚众捕杀,大队人马一到即四处奔逃。刘通凭着数十年南征北战的功力,单枪匹马,弓箭与长矛并用,把群狼遂个消灭。 

  刘氏家族世代流传崇武之风。“纵观我们这个家族二十多代的历史,武职将官士卒代不乏人;而文官文士,科考时仅有举人和贡生,官职不过县儒学教谕、训导。”刘洪山说。 
  清末民初,居住十二里营村的刘金城,官封云骑尉,属正五品散官封号。其子刘炳阳,民国初期担任张勋部第二路第一营营长,兼二路帮统,授宦陆军步兵上校。  柯针寨村的刘金贵,抗战初期担任范筑先部武术教官。刘玉安,曾在袁世凯部天津小站练兵,护送袁灵柩至安阳,返乡未归。解放前加入地下党组织,解放后任大行政村指导员,后为村里第一个农业社社长。 
  东阿苑庄的刘曰义,1938年加入共产党,四十年代初根据党的指示,参与在东阿、茌平、齐河、平阴、聊城五县边沿组建阿东办事处和阿东独立营、东阿大队,任办事处敌工侦查组长。其子刘兴华1940年加入共产党,曾任办事处联络科长兼交通科长,被日伪杀害。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刘氏家族还出现不少肯于钻研技艺的人才。民国年间居住东关大街的刘德成是一位中医正骨名师;当代有中国地质研究院特提斯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振声,聊城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刘振忠等。”刘洪山讲述到家族杰出人才时,口气里充满自豪之情。 

尚武后人抗战期间志士辈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