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实验高中地理教师魏本玲:
分析统计图表要掌握五个步骤
2015年05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张萍     

  对于高三文科生来讲,地理学科相对于文综中的其他科目,具有更强的空间性、抽象性、严密性与逻辑性,是制约文科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的瓶颈。高考临近,考前这段时间如何复习才能使效果最佳,地理复习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本报特就此类问题专访了日照实验高中地理教师魏本玲,请她来为考生们指点迷津。

  活学活用基本概念
注重归纳地理原理

  魏本玲强调,把握地理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她说,熟悉地理概念是学好地理的基础,也是正确解答地理问题的前提,因此考生要准确把握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并能加以区别和联系。如地形、地貌与地势这个知识点,考生不仅要了解这三个概念,还需活学活用,具体分析,如丹霞地貌与雅丹地貌的区别,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区别,举一反三。
  另外,考生还要重视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归纳。魏本玲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通过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根据洋流的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她说,综合起来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洋流的分析,推理出来普遍规律。
  “理论联系实际是地理学科复习的基本原则,复习中要求把学到的基本原理、规律应用于实践解释自然现象。”魏本玲说。
人文地理内容散
考生多归纳比较

  与自然地理相比,人文地理相对容易,但内容广而散,不容易抓住重点和主干。魏本玲建议考生可通过归类、比较、整合的方法,找出各部分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分解细化复杂的知识点。“人文地理知识一般以图像、数据表为载体,考生在复习中要重视判读、分析图表能力的培养。”魏本玲说。
  魏本玲介绍,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许多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成因变化等都离不开区域地理这个信息的载体。因此,在区域地理复习中,考生除了脑海中具有基本的地球模型,利用经纬网和相对位置定位之外,还要关注地表的自然要素,如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矿产,以及自然要素影响下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如人口、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
  “地理试题多以区域地理为载体,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以人文地理为主要切入点,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所以,在复习中要把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魏本玲说。
通过变换图形方式
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在地理学习中,魏本玲始终倡导学生掌握读图技巧,因为读图分析题所占比重很大,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分析能力,是区分学生地理知识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魏本玲介绍,考生要对地图知识进行系统的专题复习,要把各种地图的类型及特点、各类图表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要认真领会。如读等值线图,必须明确读图步骤即“五读一分析法”,一读数值,二读弯曲方向,三读疏密程度,四读延伸方向,五读闭合区域取值再判断影响因素。分析统计图表时,一读图名,二读图例,三读坐标,四读数据,五读整体特征或变化趋势,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问题分析。
  另外,魏本玲还建议考生要学会图文转换,着重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在读懂课本和地图册上的原图之后,可通过变换图形的方式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在自然地理部分这种方法非常多见,利用好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魏本玲说,小节决定成败,规范决定分数。在考场上争取不失分,需要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确保规范组织答案。考生要细读设问,多读材料,提取背景信息,调用答题模版,在表述方面,尽量做到分点作答,抓住主次,文字尽量少而精,注意突出关键词,尽量具体详细,尽量应用地理术语,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


  个人简介:
  魏本玲,日照实验高中地理教师,中学一级教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地理系。曾获日照市东港区“优秀教师”和“优秀高三教师”称号。在2012年高考中,所教学生乔璇以总分673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