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女儿读红楼
2015年06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美瑛(中学教师)
  我爱读书,但能让我反复阅读的书只有一本,那就是《红楼梦》。受家庭影响,女儿从小也爱看书,小学五年级她第一次接触青少版的《红楼梦》,并由此爱上了它。
  初一暑假,女儿打开了《红楼梦》原著。阅读之初,我告诉她,咱俩一起读,不懂的地方一起讨论。读前五回,女儿经常“骚扰”我,后来渐入佳境,而且达到痴迷状态,白天抱着书不撒手,晚上睡觉也放在枕边。那段时间,家里兴起“红楼体”,女儿说话爱用书中人物的语言,像“真真是个机灵人!”“你这个小可人儿!”“猴到你身上”……玩着这样的游戏,女儿的红楼之旅一路畅通。
  2014年1月,为鼓励学生在寒假读、写名著,我承诺自己每天读一回《红楼梦》,写一篇随笔。我希望同样喜欢《红楼梦》的女儿能一起来做,那时她已经是大学一年级英语专业的学生。对她而言,也许重读《红楼梦》不算难,难的是读一回还要点评一回。且不说她的专业不是中文,单就当下学生读纸质书的越来越少,几乎都成为电脑、手机控的这个大环境,她能抵制住这些干扰和诱惑吗?我担心女儿会拒绝我这项庞大的读写工程,于是她放假回来,我故意轻描淡写地说了我的假期读书计划,末了以貌似无所谓的态度问她:“同行否?”没想到,她中计答应了。
  整个寒假,我和女儿并驾齐驱。家里有两套《红楼梦》,我们人手一册。尽管每天看同一回,写同一回,但无论读还是写,我们之间并不交流,等到写完各自发到博客后,彼此才会或书面或口头给对方一个评价,那个假期也因此变得格外充实快乐。前四个月,我和女儿的阅读、写作速度基本一致,但后来我渐渐慢了下来。2014年9月女儿完成120回时,我才写到第90回。女儿是我的榜样,时时鼓励着我,鞭策着我。终于,在距离2014年结束还有半个月时,我跑到了终点,和女儿胜利会师!
  240篇随笔,27万字,这次重读《红楼梦》收获很大,尤其是女儿,透过她的文章,能明显感到她在这样的阅读中取得的进步。从一开始文字的艰涩粗浅到后来的流畅犀利,整个过程女儿收获的不仅仅是最后呈现出来的那11万字的文稿,那些关于阅读和写作的深度体验以及能力的提升,在潜心做一件事时对意志品质的考验与磨练等,都将成为她一生的宝贵财富。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女儿的这些随笔得到济南出版社的青睐,他们认为母女共同点评《红楼梦》,这种亲子阅读的形式新颖独特,对普通读者的阅读具有很大的借鉴和引导意义。于是济南出版社把这些文稿结集成册,现已付梓,书名是《我们一起读红楼——一个书香家庭的经典拜谒之旅》。
  多年的阅读和写作无疑已经给女儿插上了一对隐形的翅膀,让她每天都在自己的天空里自由快乐地翱翔!
  (本文作者为2012年山东省书香家庭获得者)


附:家庭书单
《红楼梦》
《我与地坛》
《我们仨》
《活着》
《平凡的世界》
《生死疲劳》
《边城》
《蝇王》
《简·爱》
《塞莱斯廷预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