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孩子的“阅读伙伴”
2015年06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侯力宁(童书编辑)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平时和家长交流时,时常会有家长很失望地和我说,孩子不喜欢读她买的书,或者孩子对某一类书不感兴趣。其实,孩子需要一位值得信任的阅读伙伴引导他,随时分享阅读感受,这样他就可以更轻松地跨越各种阅读障碍。想让孩子爱上阅读,家长要做好孩子的“阅读伙伴”。
  如何成为孩子的阅读伙伴,要从家长让出选书权说起。让出选书权并不是说家长不可以给孩子选书,而是不能限制孩子只阅读家长选的书。但凡一个热爱阅读的人,都有着良好的鉴赏能力和个人阅读趣味。让孩子自己选书,孩子会在一本本的翻阅中亲近书籍,学着探索自己的阅读品位,从发现好书中获得乐趣。久而久之,孩子会拥有选书能力与独特的阅读趣味,这正是一个人终生热爱阅读的基石。
  一位妈妈曾告诉我,她给女儿买了一套艺术类的书籍,孩子看完,她都没有办法和孩子一起对话讨论,因为自己的艺术史知识实在是太少了。想必很多家长都会对此产生共鸣。孩子读完书,父母的“光辉形象”就在孩子眼中大打折扣。不和孩子一起深入下去,就相当于在阅读的路上,父母提前“辍学”了。和孩子一样对文本熟知,这是一个基本要求,可是很多家长往往因为各种原因总是做不到。如果大人对孩子自己选的书表现出最真诚的兴趣,那么下一次他会很乐意地尝试你为他推荐的书。
  阅读能够调动人的感受,在阅读之后,孩子会喜欢有人可以和他聊一聊。但是孩子可不喜欢总是被问:“坐下来,说说通过这本书,你学到了什么?”有效的讨论能够引导孩子做深入细致的思考,促使孩子反思这本书到底带给他什么。这里列出一些故事类书籍的话题供大家参考:你为什么选这本书?如果你可以问主人公一个问题,你会问什么?你最想请谁来家里做客?为什么呢?如果你是作者,你可以改变书里的一个情节,你会怎么改?你觉着在这篇故事里,作者想和你说什么?你想和作者说什么?
  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能用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感受是再好不过了。就孩子表现出兴趣的话题拓展出去,和孩子说说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以及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还可以从这本书引申出去,然后聊一聊你自己还想读的书或者读过的书,给孩子一个参考和推荐。
  在交流中要特别注意,不要试图去左右孩子的阅读看法,阅读本就是个人化体验,家长以权威身份的介入会让自己和孩子建立起的阅读伙伴关系出现裂痕。如果孩子不能自由表达,他很可能下一次就不愿和你交流了。
  如果父母是爱书之人,那么孩子很难不会受其影响。我们在和孩子分享自己最钟爱的书籍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所以家长的自我提升也尤为重要。而对于孩子感到陌生或者兴趣不大的书籍,家长可以鼓励孩子阅读那些他忽略的书,告诉孩子这本书有什么地方吸引你,或者说出你认为可以引起孩子兴趣的一小段情节或是细节,以激发孩子想要读下去的欲望。
  一个从不阅读的大人是无法做到以上几点的,更没有办法成为孩子的“阅读伙伴”,但好在阅读从来都不晚。即便是为了孩子而重拾书本,也会让人受益良多,不是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