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桌椅板凳搭建楼前乐园
刘兆勇让邻里找回“远亲不如近邻”的感觉
2015年08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兆勇为邻居们演奏葫芦丝。
     69岁的杆石桥街道七一社区居民刘兆勇是个热心人。为了让楼房里的居民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融入社区大家庭,他自制了桌椅板凳,买来扑克、象棋,招呼街坊们坐下聊一聊。这一举动帮助邻里感情迅速升温,如今谁家有困难,大家伙都会搭把手。
文/片 本报记者 范佳                 
十几个板凳,连起邻里情
  十二三年前,刘兆勇刚搬到七一社区纬一路408号。那时邻里间并不熟悉,下班回家把家门一关便各忙各事,相互之间几乎没有来往。这让在大杂院里住惯了的刘兆勇很不适应。
  刘兆勇回忆,他在大杂院居住时,感觉和邻居们是大家庭,心与心贴得很近。“那时真的是‘张家事李家管’,像劈柴、买东西这些小事,都会互相帮忙,可团结了。”
  当时已经退休的刘兆勇常常感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是邻里之间在一起好几年却互不认识。如何让大家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融入社区的大家庭是他常思考的问题。
  于是,一个想法便应运而生。干过木匠的刘兆勇,三下五除二做了十几张木椅板凳和五六张木桌,摆在楼前的庭院里。他还自费买来了扑克、象棋等娱乐休闲用品。
  晚饭一过,他便招呼楼上楼下,熟识或不熟的街坊,出来坐坐聊聊,下棋打牌,“摆摆龙门”,以此让邻里间相互认识、增进了解。
  一开始邻居们觉得很新鲜,五六人受他感染坐下来聊着家常。渐渐地,越来越多的街坊被这种热闹的氛围感染,饭后楼下坐一坐成了408号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如今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十多年,尤其是夏天的夜晚,楼前的小桌旁能围坐二十人,男女老少其乐融融。
逢年过节,街坊们一同庆祝
  “我们院里的活动可丰富了,还有很多文艺演出。我喜欢拿出葫芦丝、笛子等乐器,在院里演奏。有时,我也会把家中的音响拿出来,大家一块唱歌、跳舞,举办消夏晚会,可热闹啦。”刘兆勇笑着说。
  渐渐地,傍晚楼前摆放的桌椅越来越多。其他邻居也热情地拿出了自家的桌椅,这吸引了不少附近居民楼的老街坊也来凑一凑热闹。盛夏大家还纷纷拿出自家的啤酒、西瓜、花生、毛豆、烤串,与邻居一同分享。
  刘兆勇说:“如今住在楼房里的城市人,逢年过节往往大门一关,在自己的小家中庆祝。但我们院的居民,每逢佳节,都喜欢到小院中坐一坐。春节时会互相走动、拜年,团圆喜庆的意味更浓了。我逐渐找回了在大杂院里生活的舒心和快乐。”
  时间久了,左邻右舍由“最熟悉的陌生人”变成了“胜远亲的好近邻”,即使有些误会和隔阂,也在一盘棋局、一场牌局中消除了。刘兆勇因此被大家推选为楼组长,大家伙都说:“是老刘让我们不再生活在城市里的‘孤岛’上。”
  2011年,刘兆勇被七一社区居委会聘为社区民意诉求接待岗负责人,遇到下水道堵了或居民有困难,他都帮着反映解决。他还是社区里的维修能手,居民家的电器、门窗坏了,一个电话,刘兆勇就无偿上门服务。
谁家有困难,都爱搭把手
  “现在我们可团结了,彼此之间相互搭把手更不在话下。谁家要搬家,大家伙都帮忙。平时炒个好菜,也想着端给老邻居尝一尝。下雨没人在家收被子,邻居看到都会帮着收起来。”刘兆勇说。
  刘兆勇介绍,四楼有个邻居,从小患脊椎病,无法行走。她每次下楼看病,大家看到了都会帮着把轮椅抬下楼。有次楼上的老人心脏病发作晕倒在楼道里,刘兆勇和老伴看到了,忙去老人家里叫人把老人送到了医院。
  “我们社区现在的治安可好了。”刘兆勇说,如果来了陌生人,邻居们看到了都会留心问问。遇到贴小广告的,也有热心人去劝阻。即使被贴上了,大家看到也立马撕下来,楼道总是温馨又整洁。
  虽然408号楼是座老楼,但不少居民即使有了住进新楼房的条件,也不愿意离开这个暖心的大家庭。“我们这有位老人,80多岁了,坐在轮椅上。被女儿接到新楼房里住了不久,又搬回来了。她还是放不下这些老街坊,回来后又坐着轮椅和大家在院里聊起天来。”刘兆勇说。

请您推荐身边的“责任市民”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热心公益,或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迹,他们用实际行动为这座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连续四年来,本报联合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市文明办、12345市民服务热线以及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推出“责任市民暨最佳公共服务奖”评选活动,欢迎热心市民向我们推荐身边的榜样。
  市民可以拨打96706热线推荐,也可以将相关材料发送至qlwbdpc@163.com邮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