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堆里淘出盆景
经二路社区有位节俭达人
2015年08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假山上的装饰品都是李长才用“垃圾”制作出来的。 本报记者 张九龙 摄
     年逾古稀的李长才是市中区大观园街道经二路社区的“资深”居民,他不仅是社区里的热心肠,而且还是一位节俭达人。“垃圾”到了他的手里,要么成了盆景上的小凉亭、小桥等装饰品,要么变身为各种便利生活的“神器”。变废为宝,低碳节约,在他手里,小“垃圾”有了大用处。
本报记者 张九龙 实习生 王文珊             
废膏药皮成了“船帆”
  “你瞧这个小帆船,船身是用废弃的筷子做的,桅杆是用旧牙签做的,用完的伤湿止疼膏皮被做成了船帆。”如果不是李长才这番“自白”,见到盆景里的这艘“小船”,参观者很难想象出它的材质。
  从年轻时开始,李长才就喜欢假山盆景,退休之后,他有更多的时间打磨这些小“玩意”。“单独的假山空荡荡的,后来觉得许多东西扔了怪可惜的,就琢磨着能不能想个法子,把这些材料利用起来。”李长才回忆。
  小桥是拿废弃的水壶把手和牙签做的,亭子是用塑钢窗的下脚料做的,牌坊是用废木头做的。李长才的家中,假山盆景随处可见。一座座假山上,布满了高塔、小桥、栈道、凉亭、牌坊、小船和渔人,而这些装饰品都是他从“垃圾”里一点点“淘”出来的。
  “这还只是一小部分,平时居民有喜欢的,李老师就随手送出去了。在咱们居委会活动室里,也陈列着不少李老师的作品,都可以开个展览了。”经二路社区居委会主任刘秀堂补充道。

矿泉水瓶变身“神器”
  “喝完了的矿泉水瓶可别随便扔掉,它还有好多用处呢,今天教你一手。”废弃物到了李长才手里,不仅能做成工艺装饰品,而且还能成为各种便利生活的居家“神器”。
  废弃的矿泉水瓶在瓶颈处一分为二,变出了李长才的两件“宝贝”。带瓶盖的那一段,放到洗衣粉的袋口处,用绳子一扎,就成了“开关”。“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方便倒洗衣粉,再一个是可以有效地防止洗衣粉受潮。”李长才介绍。
  剩下瓶身的那段也不会浪费,李长才用剪子把它剪成了一圈圈的长条,使劲一团,压成了足球状。对此,李长才解释:“这样就可以替代刷锅刷碗用的钢丝球,不仅环保,而且还不伤锅。”
  “矿泉水瓶的用处还不止如此”,说着,李长才又取出一个废弃矿泉水瓶和一个晾衣架。“通常我们晾衣服的时候,因为晾衣架比较短,所以晾出的衣服肩膀处经常会翘起来,很不美观,想要破解这个难题其实很简单。”李长才再度将矿泉水瓶从瓶颈处剪开,把下半截插进了晾衣架的一端。“这样一边一个,把衣服的肩部撑起来了,就不再出现褶皱的情况。”

手工课受小朋友欢迎
  遇到有装修的,李长才就如获至宝,各种建材边角料、油漆余料都成了他的收集对象。“啥东西都往家拾,啥东西也不舍得扔,弄得家里满满的。为了这事,没少和他吵架,可他就是改不了。”李长才的老伴“抱怨”。
  这些曾经扔在马路上没人要的“垃圾”,经李长才这么一“淘”,成了人见人爱的工艺品,邻居有喜欢的,就送给大家。到了假期,李老师还会在社区里教孩子们动手制作工艺品。刘秀堂称:“发挥想象,用家里现成的材料亲手制作工艺品,这种课程很受孩子们的欢迎。”
  “动手又动脑,做这些事其实是很有乐趣的。生活条件好了,也不该铺张浪费。”李长才觉得,低碳节约应该是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如今,在李老师带动下,社区里越来越多的居民养成了低碳节约的习惯,大家时常会交流经验,分享生活小窍门。”刘秀堂表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