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角货物乘上火车直奔欧洲
该地区首列国际货运班列开通,全程1万多公里
2015年10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6日上午,黄三角地区首列国际货运班列驶出博兴火车站。
     16日上午10时58分,随着一声汽笛拉响,一列由46个车皮、满载2760吨卷钢的列车缓缓驶出滨州博兴火车站,这列满载货物的客运列车将于83小时后到达阿拉山口,大约12天后直达乌兹别克斯坦。货运班列被命名为“滨新欧-滨州号”,是滨州乃至黄河三角洲地区首列国际货运班列。“境内运行时间缩短一半,通关成本降低30%,每吨货物的物流成本节省35元。”山东京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岳晓彤说。

  文/片 本报记者 李运恒  
货物乘上火车
直达中亚和德国

  据了解,“滨新欧-滨州号”班列始发站定在滨州博兴火车站,运行线路初步设计为“一干两支”:主干经新疆的阿拉山口到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途经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进行货物分拨,全程5630公里;支线一经满洲里或二连浩特到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全程9661公里;支线二经阿拉山口至德国的杜伊斯堡,全程11161公里。
  据悉,截至目前我国已有数个省份开通了直达中亚欧洲的铁路货运班列,主要包括“渝新欧”、“义新欧”等。“滨新欧”的开通,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首列国际货运班列。该班列的开通运营,有利于滨州扩大对外开放、转方式调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有利于滨州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滨州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滨新欧-滨州号”运营后服务辐射范围可包括滨州、东营、淄博、济南等地。
  同时,“滨新欧-滨州号”的运营,能够综合发挥港口、铁路的融合功能,形成陆海统筹、海铁联运,促进主导产业实现大进大出、大进优出的良好格局。
境内时间缩短一半
通关成本降三成

  为确保班列正常运营、稳定运营,滨州市确立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滨新欧-滨州号”就是由山东京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所运营。山东京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岳晓彤介绍:“滨新欧-滨州号”采取“固定地点、固定线路、固定车次、固定时间、固定价格”的方式,“以前有货就发车,没货就不发车,不规范,运行慢,开通班列后完全摆脱了之前受限于运单的束缚。”
  同时,班列运行过程中不会中途解体、不变更车站,“列车在沿途不进行改编作业,国内物流时间由八天缩短为83个小时,大大缩短了货物在途周期。首趟班列从阿拉山口再到乌兹别克斯坦需要七天左右的时间,以后根据货源情况每周开行一班,全年计划开行50个班列。”岳晓彤介绍。
  据了解,为通关转关提供便利化服务,借助“丝路区域通关一体化”合作机制,实现了货物的属地报关和一次报关、一次查验、全程放行,提高了通关效率,为企业降低通关成本近30%。按照首趟班列的货物运输成本计算,每吨货物的物流成本将节省35元左右。
畅通国际物流
钢铁产业最受益

  负责运营“滨新欧-滨州号”的山东京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博兴县经济开发区,目前,公司拥有自主经营的铁路专用线八条,主要承揽成品油、原油、轻腐蚀品等危化品及集装箱、钢材、石油焦、煤炭、氧化铝等普通货物的铁路国内外运输及仓储业务。
  近年来,滨州钢铁加工企业异军突起,不锈钢薄板、镀锌板和彩钢板年生产能力达到1200万吨,形成了江北最大的黑白铁皮交易基地,钢材出口成为拉动地方外经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据统计,2014年,全市出口钢材46.2亿元,同比增幅达40.5%。然而,受制于没有稳定的铁路运输通道,企业只能采用海运模式,运距长、运价高、风险大,到中亚、欧洲的运输能力一直没有有效形成,滨州的地理区位优势也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可以说,‘滨新欧-滨州号’的开通最受益的当数钢铁。”
  京博物流公司董事长马韵升表示:“作为‘滨新欧-滨州号’国际货运班列的起点,我们将借助这个平台,把滨州的石油焦、机电产品、轮胎、纺织服装和钢材从铁路运出去。我们将发挥好京博物流的服务价值,利用好国家级货运枢纽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商贸物流基础,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和新型物流示范基地,实现区域内资源的有效整合,服务好整个黄三角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