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海钓从黑鲷开始
2015年12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冬季是垂钓黑鲷的黄金季节,活跃在渤海、黄海沿海的黑鲷个大体肥,劲道凶猛,是海钓最佳的对象鱼之一。此时出海,无论矶钓还是近海船钓,分分钟都是精彩!海钓技法不仅与垂钓技法截然不同,就连所钓的鱼类也不能相提并论。比如全身深银灰色,背鳍尾鳍浅黑,一副钢筋铁骨的黑鲷。它一旦上钩便张牙咧齿,气血贲张,有着“大海钢铁侠”的美誉。黑鲷生性凶猛,以海浪拍打在礁石上的碎饵为食。黑鲷算是海钓最难上钩的鱼种之一,日前,广大海钓钓友提供了许多关于海钓黑鲷的钓技,我整理分享出来希望更多的出海钓者受用。
  轻刺顺遛转身抄:首先在装备方面,选用5.3米硬调矶竿为最佳,配耐磨细线。矶钓时水线要精确控制,既不能迟滞鱼饵的流动,也不能松线纵鱼,一定要保持“直而不紧”的状态。一旦浮漂下冲,轻扬竿尖便能中鱼,迅速把鱼拉离礁石底部以免惊散鱼群。船钓空间有限,而矶钓从安全考虑下不主张沿岸跑动遛鱼,因此中鱼后钓手要顺着洋流方向屈膝转身,凭竿身腰力,左手持竿顶腰,右手用网头隔开黑鲷和礁石顺遛抄鱼。
  敢用细线博大鱼:黑鲷聪明、速度快、力道强,能比较轻易地分辨出钓饵和真实的饵料的区别,所以鱼线偏粗会明显降低中鱼率。船钓、矶钓时钓线基本都是在礁石上磨断的,因此为了博大鱼要选用1.5号的碳线作为主线,0.8-1.0号的碳线作子线。只要线在海中不挂礁石且控鱼动作准确,很少发生断线跑鱼的情况。还有个小诀窍:用长竿时把钓组加长,子线放到2.5-3米,钓饵的状态会更自然,在距海底50多厘米处再绑一侧钩,中鱼率会更高。每次取鱼后,用手指捻线一拉,若有毛刺,立即换线,以免断线丢失钓组。
  钓钩轻小不宜大:近几年来,近海海钓和矶钓的钓钩是越来越小、越来越轻,上的鱼反而越来越大。其实,鱼钩的大小是根据鱼饵的大小决定的,而不是根据鱼的大小。再小的钩,其抗拉和抗弯强度也远远超过鱼线的承载力。所以只要中鱼,肯定是线先于钩断掉,而小钩可以大大减小黑鲷吃食的警惕性,让它们吞食钓饵更果断。
  活用咬铅定状态:黑鲷是底层鱼,一旦钓饵离底或离礁石50厘米以上中鱼率就会大幅下降,所以保持钓饵在海底的漂流状态是最为重要的,保证状态的主要因素便是咬铅的正确使用。在2.5米长的子线上,用3枚太空豆调整3个咬铅,从下到上用0.3-2号之间的咬铅,根据洋流的缓急来精确调整配重,再通过上下移动太空豆来标定咬铅的位置,以保证钓饵顺畅地贴着海底漂流。
  立漂钓技为最佳:近海海钓、矶钓黑鲷时大多时候用立漂钓法会有好的渔获。立漂钓法是较为普遍的海钓钓法之一,在顺风面钓远礁、钓白带,常常会放流出去30米以上,再加上选用黑鲷漂可以清楚地感知钓组的漂流状态,这样只需区分好浪涌和吃口便会钓获连连。
  胆大心细选钓点:黑鲷喜欢吃被海浪拍在礁石上烂掉的海藻、细虾、残贝和碎鱼块,而在平缓的沙底不易聚集。所以在选钓点方面,可以尝试顺风面的礁石群,对准流头抛投,顺势把钓饵紧贴礁石立面放流。但这种地势一般极为险峻,风高浪大,尤其要警惕落水的风险。此外,海产品养殖排也是黑鲷的聚集地,选择时要注意浮球的高矮,浮球吃水深的是老排,此地存在时间久,聚鱼也就多。只是中鱼后一定要转身斜抽,在第一时间把黑鲷拖离养殖排,以免发生断线而跑鱼。
  就地选材巧用饵:对杂食性的黑鲷来说酒米麦麸、南极虾以及冻料并不是它喜爱的东西,所以聚鱼慢,吃口少,效果差,另外这种饵料还会吸引很多小鱼闹窝。推荐用碎蟹混合沙泥打成糊状来聚窝。岸边礁石上有着成千上万的小螃蟹,或是买上十斤八斤,用石头砸碎碾烂,连壳带肉拌上海边的沙泥,绝对是上好的窝料。抛投后大小不一的蟹肉碎缓慢地沉降,聚鱼效果好不说,大块一些的蟹壳在礁石底部还能长时间地留住鱼群,一举多得。钓饵建议使用生蚝肉,撕成2-3厘米长的碎条,挂钩后微露钩尖,比用虾仁要好太多。碎蟹和生蚝肉都是黑鲷习以为常的食物,就地取材的饵料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钓友 施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