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作为真抓实干
济阳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2016年01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街道工业园区
  水稻种植产业化
  济南浙江五金建材城
     济阳街道是银座综合体、黄河古镇等市、县重点项目集聚地。2015年,在经济新常态下,街道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打造首善之区”的总体目标,凝心聚力,积极作为,真抓实干,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2015年,街道共完成地方生产总值42.47亿元,增长10.3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6.2亿元,占计划的104.97%,增长20.74%;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家,总数达33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17.66亿元,占计划的103.33%,增长16.95%,实现利税10.82亿元,占计划的105.49%,增长21.3%;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65亿元,占计划的109.29%;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549万元,占计划的100.87%,其中自主税源占80%;完成居民可支配收入15304元,增长10.8%。各项经济指标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目标。

通讯员 张新华                      
以项目建设为重点, 打造日趋优化的产业结构
  近年来,济阳街道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不断强化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实体经济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形成了过亿元项目集聚,工业强、三产优的发展格局,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工业园区发展势头强劲。街道工业园区占地2000亩,目前,园区内电力、通讯、排水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为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力,街道投入500余万元完成了高压输电线路改造、框架路铺设、园区大门建设等基础配套工作。2015年,园区新引进博然家具、永启若汐服装、欧亚德数控机械3个过亿元项目,目前,工业园区共入驻项目13个,已成为街道经济发展增长极和招商引资重要载体。
  第三产业成经济发展“强引擎”。目前,街道扩建续建项目16个,过亿元项目10个,其中过亿元三产项目7个,第三产业顶起街道经济发展“半壁江山”。总投资20亿元的济南浙江五金建材城,一期已全部运营,二期银座广场已对外开放,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的银座商城已主体封顶;总投资102亿的黄河古镇项目,启动区一期已全部完工,接待中心和沿街商铺已投入使用;总投资6.7亿元的海棠湾度假村项目已成功试营业。四建金海花园、滨河社区、龙港·清华园等过亿元项目也正有序建设中。2015年,街道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549万元,其中第三产业税收占七成,贡献突出,已成街道经济发展“强引擎”。

以转调促优为支撑, 形成特色鲜明的农业格局
  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新“四个一”农民收入倍增计划,街道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新流转土地3000亩,形成了以菌菜大棚、水稻产业、苗木基地为特色的农业格局。
  菌菜大棚建设稳步推进。2015年,街道共发展菌菜大棚片区6处,新增大棚300个,主要位于北肖、董家、洼里王等村,超额完成菌菜大棚建设任务。同时,街道进一步加快蔬菜标准园建设,在徐湾村建成一处占地600亩的蔬菜标准园,在洼里王村规划建设了一处占地196亩的高标准蔬菜示范园。截至目前,街道菌菜大棚达到2000余个。
  水稻产业助推黄河大米长远发展。2015年,街道与山东旭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新流转土地1200亩,建成一处高标准黄河稻米文化产业园,水稻育苗、精耕、种植、收割、储存实现全程机械化,极大地推进了水稻产业化发展。产业园新注册的“玉金香”富硒系列,在粮价低迷的大环境下卖到了10元/斤,为街道黄河大米产业化种植起到了鼓舞示范作用。在下一步,产业园区将对黄河大米进行链条式加工、包装、销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助推黄河大米长远发展。另外,为延伸水稻产业链条,街道鼓励群众充分利用稻草发展草苫加工业,草苫加工已成为街道水稻产业特色之一,年可实现增加值390余万元。目前,街道水稻标准化、产业化种植面积已达5000亩。
  苗木基地与扶贫解困“联姻”。街道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帮扶带动作用,在市级贫困村董家村流转土地120亩发展枣树专业化种植,引进济南三箭集团投资公司,流转土地266亩,打造了一处高标准苗木种植基地,让贫困村有了扶贫产业,群众有了脱贫致富路。目前,街道苗木种植基地达到18处。

以环境整治为抓手, 构建文明宜居的城乡环境
  为进一步构建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2015年,街道实施环卫委托管理,积极开展环卫整治,城乡环境有效提升,通过开展“乡村连片治理”项目,美丽乡村更加宜居。
  城乡环境有效提升。街道引进“昌邑环卫”模式,将村(居)道环卫工作进行托管,日常保洁更加规范。街道通过扎实开展“三大堆”清理和城乡环卫一体化省级认定迎检工作,切实打造了更加优美、宜居的村(居)环境。2015年,街道财政共投入环卫经费300余万元,开展集中整治活动6次,清理垃圾死角3800方,清理“三大堆”2800方,极大地提升了城乡环境。
  “乡村连片治理”打造美丽乡村。2015年,街道积极争取村级公益事业奖补资金,在辖区八里、董家、稍门、罗家4个村,率先开展了“乡村连片治理”项目。项目总投资790.33万元,通过硬化道路、铺设排水沟、建设文体广场、粉刷墙体等,切实提升了村级基础设施,美化了村庄环境。2015年,街道共完成县级美丽乡村建设2处,累计完成市级美丽乡村建设7处,县级美丽乡村建设4处,极大地提升了村级基础设施,打造了更加文明宜居的生活环境。

以民生福祉为根本,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
  民生是群众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街道始终把民生工程摆在重要位置,落实了教育、养老、就业等一系列“接地气”的民生实事,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城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投资700万元的中心小学宿舍餐厅综合楼已投入使用;投资360余万元,为街道中学和中心小学新建塑胶操场,并对浴室、厕所等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计划投资3800万元对县实验二小进行扩建,修建13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公寓楼。2015年,街道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达标验收。
  养老敬老水平不断提高。投资30余万元,对敬老院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78%。新建宋家、贺铺2处农村幸福院,街道农村幸福院总数达到7家。新建东郭、何家2处日间护理中心,农村老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转移农村劳动力1500余人,审批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创业贷款60余户,举办技能培训3次。通过进一步完善城市商业体系,新增就业岗位6000余个。2015年,居民养老保险收缴率和居民医保参保率均超过99%。
  农村公路网化工程持续推进。为进一步优化农村路网,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2015年,街道以每公里补助8万元的标准,为李官、榆梁、五股道等9个村(居)新建公路6000米,总投资257万元,切实方便了群众出行。
  扶贫解困工作扎实开展。在“第一书记”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协调资金950余万元,对董家、宋家等11个市县两级贫困村进行帮扶。新上产业扶贫大棚片区、项目6个,发放救济物品及资金76万元,实行农村危房改造18户,完成了贫困村“五化”提升工程,扶贫解困工作成效明显。
  农田水利设施成果显著。街道财政出资100余万元,对西总干支沟、顺堤干干沟进行了集中清淤,新修生产桥8座,维修节制闸3座,补贴新打机井123眼,为农作物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2015年,街道开展打击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宣传活动3次,来信来访按期办结率100%,无到县市以上群体访,“安全生产月”活动覆盖率100%,治安监控全覆盖,切实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以基层党建为龙头,奠定坚实牢固的发展基础
  为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街道充分发挥党建“龙头”作用,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2015年,街道加大财政投入,实现了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全覆盖;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先行”成效凸显,为村级组织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大财政投入,提升村级党建保障水平。2015年,街道财政列支300万元,为村级办公场所建设、村干部补贴、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等党建工作提供资金保障。街道对新建和改造提升的村级办公场所,分别给予6-10万元的财政补助;在上级补贴的基础上,街道每月再为每名村干部补贴200元;财政每年预算资金30万元,按村(居)大小、人口规模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给予补助,并已全部拨付到位,切实提高了村(居)干部干事热情。
  村级办公场所实现全覆盖。2015年,街道新建董家、东郭等31处办公场所;对贺铺等6处办公场所进行了改造提升。街道新建办公场所全部达到“一院五室六有”标准。截至目前,街道77个村(居)办公场所已实现全覆盖。
  村集体经济路广劲足。按照“试点先行”的发展思路,街道确定了20个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居),制定了股份合作、旅游生态、项目服务、企业带动、土地房屋租赁五大发展模式。目前,20个试点村(居)均确立了发展项目,实现了集体经济既定目标,“试点先行”成效凸显。2015年,街道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过3万元村(居)44个,其中10万元以上村(居)21个,20万元以上村(居)8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