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说世界手下剪乾坤
皮影与剪纸艺人的别样生活
2016年02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娟正在表演皮影戏。(受访者供图)
  都婉丽剪的猴子吃桃。 本报记者 王小蒙 摄
     临近过年,有着传统手艺的民俗艺人们也忙碌了起来。“85后”皮影戏传承人正忙着为创作的新戏布景,剪纸的“都教授”则要剪一些“福字”送给亲朋好友。年的氛围,就是在这些传统艺术的点缀下越发浓郁。

  本报记者 王小蒙    

“85后”皮影戏传人
手把手教范冰冰

  1月29日下午两点半,李娟正忙着为新创作的一部皮影戏《谁聪明》,寻找可做背景的材料。尽管可用的透光塑料多,但由于用料特殊,必须厚薄适中软硬合宜,要寻到合适的也得颇费一番功夫。
  1986年出生的李娟,是国家级非遗“济南皮影戏”第五代传承人。李娟从小就给爷爷打下手,爷爷表演时她就在旁递一些小道具。“天桥下、黄河以北、泺口和各大公园,都曾去过。”
  李娟说,家里祖祖辈辈都是依靠皮影戏吃饭的。爷爷李兴时是一位传统的皮影戏表演者,从李兴时祖父李克鳌将皮影戏带进济南以来,已经传承近百年。
  囿于传男不传女的传统,爷爷一再告诫她“女孩子不能抛头露面,将来不能干这个”,但爷爷还说艺术是正经事,技术还是得会。“别的小朋友都是跳绳、捉迷藏,我得被逼着学人物侧面剪影和九格漫画,倒也为皮影戏打下了基础。”
  耳濡目染多了,皮影戏也就渐渐上了手,李娟在大学毕业后,先是在幼儿园当了一年老师,后来接得皮影戏活动多了,便专心全职做起了皮影戏。2014年,在一名导演的推荐下,李娟进入宫廷剧《武媚娘传奇》剧组,手把手地教范冰冰等人皮影戏。“范冰冰喜欢得不得了,上手也比较快,剧组用的皮影戏道具,范冰冰都留下了。”
  过年是李娟表演的旺季,每次西游戏一上台,总会伴着笑声不断。“你的刀掉了,我是个仗义的人,等你把刀拿起来了我们再打。”猪八戒与小妖对打时,李娟一边晃着耙子一边用济南话说着词,引来观众一声喝彩。但观众不知道的是,这一幕是李娟临时编的。“当时小妖刚上台还没开始打呢,用绳子连着的刀就掉了,紧接着我就变了词。”
  “如今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2011年李娟开始对手中的皮影进行创新,还走到台前和观众互动。李娟还把《草帽的故事》改编为《谁聪明》,加入了穿越和神话元素。“皮影戏就是靠夸张、诙谐来吸引人。”
“都教授”剪纸
不只是一幅幅画

  1月28日下午,在都婉丽家见到她时,她正被孙女缠着画一只小蝴蝶。“给你画完自己剪吧!”“奶奶我剪成圆的了”“你把毛刺都剪没了。”六岁的小孙女在奶奶的影响下格外喜欢剪纸,还把“都教授”的名声传播到了自己的幼儿园。
  用都婉丽自己的话说,她从小就喜欢剪纸。“母亲年轻时就剪得非常好,我也就跟着。”红纸下垫着硬的黄纸,是她家乡潍坊安丘那边的习俗。“正应了这一说法,红配黄喜煞娘。”都婉丽小时候剪过“忠字台”,“那时候的花不能随便剪,多剪一些向日葵、万年青。”上初中以后办墙报,四周要弄花边,她就用纸剪,一拉开就是一溜花边,“至今还有不少同学记得跟我剪花边的情形。”
  都婉丽说,她没学过画画,剪纸图样都是临摹来的,一点点积累的。都婉丽真正开始创作是从她结婚剪顶棚花开始。“顶棚花的样子是母亲给设计我剪的,除了剪纸还有刺绣。结婚时用的那一套都是自己绣的。窗帘是绣的燕子,枕套绣的是牡丹,墙围子绣的是玫瑰花。”从那以后,她几乎“承包”了身边所有亲朋好友的婚礼。
  “拿一包喜糖和大红纸来找我,给剪一些顶棚花、窗花和喜字,结婚旺季时,有好几个人帮着我剪,常常都剪得手上起泡。”都婉丽说,尽管现在已经很少用到顶棚花了,但她还是会剪一个大团花放婚床上,象征和和美美。
  跟着母亲学过叶雕的都婉丽,还把叶雕融到了剪纸里。今年她创作了一幅“金猴献瑞”的参赛作品,在“春”字组成的树干上,挂着几个杨树叶雕成的寿桃。瞪着眼张望的小猴子活灵活现。“现在剪纸不光办仪式的时候用,已经成了一种装饰品,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加入了不少地方的特色和韵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