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肚子疼,“剖腹查”才知肠坏死
小肠被截仅剩一米才保住命,专家提醒异常腹痛需及时就诊
2016年02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济南2月16日讯(记者 刘志浩 通讯员 邱少波) 春节期间饮食不慎,济南一老汉因腹痛未及时就医,最终被发现小肠大面积坏死,所幸经过手术治疗保住性命,但保留的小肠已不足一米。
  60多岁的王老汉家住济南历城区,大年初四亲朋好友团聚家中,推杯换盏后不久,老人开始觉得肚子疼,而且拉起了肚子,考虑到亲朋都在,他一开始没有声张,孰料忍到晚上疼痛越来越严重,随即他被送到济南第三人民医院。
  济南市立三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孙孝东说,当时他们怀疑老人属于肠坏死,由于该病临床不易诊断,只能进行剖腹探查。但老人因恐惧死活不愿意,此时距离他腹痛已过去20小时,情况非常危急。最终经劝说老人答应了。
  “剖腹探查的结果是,‘肠系膜静脉栓塞合并广泛性小肠坏死’。”孙孝东说,当时医护人员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老人缺血坏死的小肠已经肿胀发黑,像“酱香肠”迂曲成一团,“不及时手术随时会发生休克,老人可能挺不过当日,必须马上切除坏死肠管!”
  这时问题又来了,小肠切除少,不能根治疾病,但切除过多,又会影响肠管的正常吸收功能。经过再三斟酌,主刀医生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小心地切除了坏死肠管,并对余下不足一米的小肠进行了缝合。为了避免发生并发症吻合口瘘,仅仅是缝合这不足一米的小肠,主刀医生就在手术台上站了近一个小时。
  最终,手术顺利完成,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老人目前生命体征正常,病情在恢复中。
  据了解,“肠系膜静脉栓塞合并小肠坏死”临床上较为少见,早期症状不明显,因为没有特异性,容易与其他急腹症混淆,在临床上误诊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大面积肠坏死”病例术后死亡率可达80%以上。
  孙孝东介绍,广泛小肠切除术后,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吸收会发生障碍,小肠实现功能代偿需要时间,手术之后患者每天都要少量多餐,以高热量、高蛋白质、低脂肪、少渣半流质或软食为主。
  专家提醒,肠坏死原因复杂,不容易早期发现,提醒中老年人,尤其伴随心脏病、血管病史者,突然出现急性腹痛、呕吐、腹泻、血便应迅速就医,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