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洲要做透民俗文化
2016年06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唐园园

  试营业首个端午节,百花洲游园人数就算不少,但是仔细看看,也能看出不少问题。比如游览的人数多为济南本地的老年人,年轻人、外地游客并不占主要客流,并且只有一处可以供市民吃饭的地方。反倒是在其不远处的曲水亭街上,一些吃喝、商品展示店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游览。
  “鉴于百花洲周边园区建设尚未完成,最终的经营主体还需本轮展示后通过参展单位的实际表现确定。”明府城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百花洲目前尚不具备完全开放的条件,现在没正式营业,游客进来也没吃的没喝的,现在的业态主要以展示为主。
  山东大学旅游系教授王晨光认为,目前百花洲片区游客流量较少,并不需要担心,因为对于一个新项目来讲,慢慢获得市场认可需要一个周期。“百花洲片区现在应该将民俗文化的东西做透,做出特色,慢慢地让老济南们认可它,通过一些活动攒人气,慢慢游客就会多起来。”
  王晨光说,目前济南旅游人数多集中在三大名胜,市区其他景点的人数普遍偏少。百花洲片区的发展,对人气极旺的芙蓉街是个很好的补充。“百花洲和后宰门街对明府城文化的开发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但这需要一定的周期,也需要将民俗和市场很好结合。”
  至于对商业项目的引进,王晨光认为这样能促进游客消费的升段,与文化展示并不矛盾,而且能相得益彰。“成都的宽窄巷就是将民俗和商业很好结合的例子,商业是游客切身体验的手段,但是商业不能过度,应该与文化相匹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