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1041个村已陆续成立红白理事会
老夫妻同年去世,丧葬费差九倍
2016年10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丧事简办,就餐“一人一碗菜”。 郓城县文明办供图
     菏泽市郓城县一对老夫妇同年去世,一个丧事支出3万多元,一个支出不足3000元,两人的丧葬费前者是后者的十倍,一时间成为十里八村的话题。原来,老夫妇俩一个在当地移风易俗之前去世,一个在移风易俗之后去世。

  本报记者 崔如坤 
通讯员 李英 樊明君   
前一个丧事花了三万
后一个只用了三千

  近日,郓城县郓州街道芦庄科村82岁的侯桂荣老人去世,该村红白理事会全程参与主办丧事:尸体火化,无棺下葬,直系亲属送葬。午餐“一碗菜”,没有烟酒,丧事支出不足3000元。这桩白事成为了十里八村的话题。
  为啥成为十里八村的话题?原来,今年春天,侯桂荣的丈夫去世,6个子女把丧事办得“体面大方”:吹鼓手全到,每桌16个菜,亲戚朋友全到场,摆了30多桌,支出3万多元。
  夫妻俩同年去世,丧葬费相差巨大。
  “红白理事会一直给我们做思想工作,要求丧事简办,不光主家省钱,亲戚朋友也省时间和精力。”侯桂荣的儿子说,一开始担心简办会没面子,家人都挺抵触,没想到真正办下来后,实实在在对咱老百姓好。
  “丧事简办,立了规矩就要正儿八经地执行,老百姓省钱省精力不说,社会风气也变得更好了。”芦庄科村党支部副书记、红白理事会会长陈福全对移风易俗深有感触。
  同样,在日前郓城县随官屯镇于官屯村陈金全老人的葬礼上,没有乐班演奏,没有大摆宴席,前去吊唁的亲朋一人一碗菜就餐。
  陈金全老人去世,其子陈凌增本打算为父亲好好“大办一场”葬礼。在村两委及村红白理事会的劝导下,陈凌增决定为父亲办一场文明节俭的葬礼,陈凌增及家人将老人遗体火化,本来准备了2万多元的丧葬费,结果只用了两千多元。
  事后,该村一位村民说:“过去我们抹不开面子,现在政府号召丧事简办,就应该‘顺坡下驴’。花那么多钱有啥用?都浪费了,还是移风易俗好。”
除了红白事简办
还倡导平时善待老人

  今年7月,省文明委委托省民意调查中心组织开展了上半年移风易俗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郓城县排在全省倒数15名之内。郓城县迅速行动起来,层层签订责任书,建立健全村红白理事会,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
  婚事上,提倡不请客、不送礼、不收礼、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倡导彩礼不超过6万元、婚车不超过6辆、喜宴不超过10桌,结婚仪式要简便文明,严禁过度闹婚,提倡旅婚、裸婚、素婚等新型结婚方式。
  丧事上,就餐推行“每人一碗菜或一份香肠面包”、不上烟酒,报丧控制在三代以内亲属,提倡穿公用白大褂、佩白花、黑纱等,建议不请乐班吹、奏、唱,一律实行火葬,提倡村居筹建公墓或祠堂。
  为使“丧事简办”迅速铺开,各乡镇纷纷出台惠民举措。如该县潘渡镇对丧事实行就餐“一碗菜”,政府解决火化所需的基本费用;水堡乡对带头节俭办理婚丧嫁娶事宜的前5户,给予每户1000元的奖励等。
  此外,为革除丧葬陋习,自9月20日起,郓城开展棺木生产销售点整治,全面依法取缔各类棺木生产加工、销售点。对拒不整改,仍然非法生产、销售棺木及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规定予以取缔,没收非法所得,并可处以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如今,郓城县1041个村(社区)相继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把拒绝高价彩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写进了村规民约。同时,该县倡导厚养薄葬,让平时善待老人、孝敬父母的好儿媳、孝子贤孙,登上“四德榜”。目前,该县树新风、除陋习、讲文明的氛围逐渐浓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