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雨荷居亮相百花洲,民间传说华丽变身旅游景点
2016年10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扮成夏雨荷的红衣女子在雨荷居老宅前弹琴迎客。 本报记者 周青先 摄
     10月1日,济南历史文化街区——千年百花洲张灯结彩,装扮一新,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刚刚开放的雨荷居民间展馆。品尝老济南的传统味道,文创、手鼓、布艺、软陶、沙画、相声、小吃、绿植等各式各样的新鲜玩意,吹拉弹唱,武艺比拼等最济南的互动文化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本报记者 刘飞跃
 通讯员 杨荣超      
雨荷居部分藏品
系夏家后人捐献

  夏雨荷的故事流传已久,“夏雨荷”已经成为济南一个形象符号。雨荷居系遵循文化旅游四要素,汇聚社会之力精心打造的中国第四代文化旅游目的地,集历史掌故、民间传说、实景展示、文化体验于一体。雨荷居共分中堂、书房、闺房、乡饮等几个部分,基本按照清代家居陈设实景布局,其中部分藏品系夏家后人捐献而来,另有部分藏品系片区内出土的家居用品,全面再现了中国历史上一段罕见的爱情故事。
  雨荷居策展负责人介绍,雨荷居展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其中蕴含了老济南深厚的家风、家训、家教渊源。展厅内外,很多顾客以茶代酒,参与体验乡饮酒礼,宣读乡饮酒词。来自台湾的李先生感到这个活动很有创意,跟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距离感、新奇感、仪式感,是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传统文化的洗礼、重塑。他说,雨荷居的推出亮相,标志着济南文化旅游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75岁“老济南”
即兴弹唱《敖包相会》

  雨荷居内,“雨荷”弹奏,老者唱和,一曲熟悉的《敖包相会》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欣赏。一曲唱罢,老人意犹未尽,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葫芦丝表演。其实,这位现场即兴演唱的老人是75岁的“老济南”阎金柱。“我从小就在百花洲这边长大,搬走之后,我十天半个月就要回来转转,以前每次来,看的都是这个老地方,现在回来,有更多的形式可以回味老济南了!”
  阎金柱说,9月30日他就曾来到百花洲,当时雨荷居还没有正式开门纳客,“我是专门来看雨荷居的,这里太好了,回头我打算还来!”阎金柱激动地说,明府城—百花洲项目给了老济南人一个重拾回忆的地方,也让更多的外地游客看到了原汁原味的济南特色。
  雨荷居门口张贴有一张二维码,游客用手机扫码,就能够听到“导游”的讲解。记者了解到,本次推出的雨荷居和传统展馆不同,实景打造,顾客参与,深度体验,力图做到文化和商业无缝对接,完美融合。据雨荷居相关负责人介绍,雨荷居在前期成功推出“夏家大碗茶”的基础上,根据游客需求,将陆续推出“夏家”祖传文化品牌餐饮产品:甜沫、豆浆、羊汤及系列文创,倾力打造面向无数“荷粉”及普通民众的中国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典范。
  “十一”期间,百花洲活动众多,“相约济南府,邂逅夏雨荷”雨荷居形象大使征集活动火爆开展,另外有创意作品展、轿子巡游、打更、民国风饮品品尝等,吸引众多游客参与。
这里的吃喝玩乐
都与泉水相结合

  明府城管理中心主任朱俊如介绍说,今年6月1日,百花洲一期项目开始第一阶段的试验性文化展示,而10月1日起,是该项目第二阶段的展示。“12月1日进入第三阶段,预计到明年5月1日,整个片区的业态基本成熟。”
  朱俊如告诉记者,较之前的第一阶段,相关部门对片区的业态进行了调整,加大老民俗、老曲艺的展示力度,以传统文化为主,特色文化为辅,“下一步基于历史文化的定位,将不断完善充实民族的、民俗的、民间的文化业态,立足济南,充分突出独有的冷泉文化,发展泉水旅游、养生、保健等多种形式,展现齐鲁之心、泉城之魂、儒学之门的老城风貌。”
  记者了解到,明府城—百花洲片区目前已邀请到国内外最高端的策划团队为其量身打造出独有的文化风韵,“游客在这里的吃喝玩乐都与泉水相结合,将‘泉’主题旅游产品进行系列开发,同时坚持保证质量、注重诚信,展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好客山东形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