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投资风波,不全是经济的事儿
2016年11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撤回福建宏芯基金收购德国芯片制造商爱思强的许可,叫停中企三安光电对德国照明巨头欧司朗子公司朗德万斯的收购。一周之内,德国经济部两次对中企并购案亮红灯,一场中德投资风波袭来。
  这还没完,德国副总理、经济部部长、社民党主席加布里尔还在德国《世界报》撰文,声称“要以强硬姿态对待中企”。发表完此番言论后,加布里尔又于10月底至11月初访华。不过,在投资风波的背景下,加布里尔的中国之行并不那么“阳光明媚”,以至于有媒体称他此行遇到了“冷空气”。
  近年来,在政治领域,中德两国高层互访频繁,经贸关系也堪称中欧贸易的一个标杆。但不可否认,中德发生贸易摩擦也不是头一回了。2012年,正是德国企业最先提出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倾销调查申请,引爆中欧光伏产业纠纷;德国还曾不断指责中国钢铁产能过剩,干扰市场秩序。
  毫无疑问,这次德国经济部短时间内接连出手干预中企并购案,是近年来中德之间最严重的一次不愉快。对于这次投资风波,除了从经济层面进行分析,我们也不能忽视德国国内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变化。
  在去年以来的欧洲难民危机中,德国作为接收难民人数最多的国家,受到的冲击也最大。政治层面,政坛和民间对默克尔总理敞开怀抱收容难民的政策大加挞伐;社会层面,由此引发社会问题丛生、治安形势日益严峻,民粹主义势力抬头,最具代表性的德国选择党趁势在地方议会选举中做大,形成对传统德国政坛的冲击。
  明年德国将迎来联邦议会选举,为此各党派纷纷摩拳擦掌,自然而然地,政策调整也更加向国内倾斜。现阶段,德国总理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选情受难民政策等问题拖累,在地方议会选举中表现并不好,其能否连任也存在一定变数。
  作为基民盟之外的德国政坛另一主要政党,社民党显然有更大的抱负,其党主席加布里尔想必也不满足于与基民盟联合执政的现状,不甘心做默克尔的副手。在大选临近以及国内民粹主义势力抬头时,加布里尔必须利用执掌经济部这一要害部门的优势,搞出些动静来,以迎合选民心理和国内政治动向。
  加布里尔在德国《世界报》撰文,指责中国在欧洲展开收购的同时,却一再加大欧洲企业对华投资的难度,妄称“中国意在获取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技术”。看上去加布里尔出手干预中企并购案,是出于中欧贸易投资领域所谓的“不公平”,但实际情况是,在中国有8200家德国公司,在德国只有2000家中国企业,中国在德投资额只有德国在华投资额的十分之一,中国对德投资只占德国吸引外资总量的0.2%。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需要40至50年才能赶上德国。这些数据证明,德国政界和民间有关“中国买光德国”“中国威胁德国”的论调纯属无稽之谈。
  值得玩味的是,这次中德投资风波中,作为总理的默克尔始终没吭声。在明年联邦议会选举形势处于“可上可下”时,默克尔开始变得行事谨慎,既不想影响中德关系大局,也不想被国内不同政治势力抓住把柄,这才是一个成熟政治家的表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