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端”守护
泰山东麓,校车在悬崖边穿行
2016年11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校车经常面临一边是山体一边是悬崖的状况,而且经常需要急拐弯。
     在泰山东麓大津口乡,有3辆符合国标的“大鼻子”校车,每天都穿梭在崎岖山路上接送学生上下学,由于覆盖着周边多个自然村,校车走的山路也是陡峭弯多。自从合点并校后,附近很多山村的孩子都指望这三辆校车,送他们去远处的学校上学读书。

  文/片 本报记者 薛瑞 张伟   
右边山体左边悬崖
隔几十米就得拐弯

  泰山景区大津口乡牛山口村位于泰山东麓,属于典型的山村,海拔最高处能达到近1500米,与1545米的泰山主峰高度差不多。11日早上7点10分,停放在该村村委院里的“大鼻子”校车准点发车,去接藕池小学的36名学生上学。
  11日早上,后山起了大雾,能见度也就20米左右,校车刚开出去没多远,很快就被浓浓雾气淹没。齐鲁晚报记者开车跟随校车一路前行,发现车子驶入曲折山路后有不少陡坡。不少路段右边是山体,左边就是山崖,有些路段除临崖外还临水。校车速度一直保持在20公里/小时左右,司机朱玉刚不敢走神,一句话也顾不上说。他要先去最远一站的讲书堂接两位小乘客。讲书堂海拔在1000米左右,距离牛山口村村委大概六七公里路,虽然不是远得离谱,但这一路中途有十五六个转弯。
  其中有好几个路段,弯道都是60度以下的急弯,还有的路段隔几十米就是一个拐弯。一路上最难走的地方大概就是华家林,这里是一处很狭窄的制高点,在这里,校车一边爬坡一边来了个90度直角大拐弯。到达讲书堂后,由于道路窄到校车无法继续进入,只能让村里的学生走路出来坐车。
以前送一趟花50分钟
现在家门口等校车

  大津口乡原本有7所小学,2001年实行合点并校,沙岭村、栗杭村、李家泉村等全部合并,最终保留了大津口乡中心小学、藕池小学、范家庄小学3处。目前大津口乡中心小学有两辆“大鼻子”校车,藕池小学有一辆。
  在藕池小学幼儿园部,马刨泉村6岁的孙文泽在2014年5月用上这辆校车后,就成了车上的固定乘客。不过相比之下,他的姐姐孙文雅此前在藕池小学上学时,就没这么幸福了。“我早晨6点起来做饭收拾,给孙文雅穿好衣服后再骑摩托车送她上来。来回路上就得50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这一天下来,别的事基本都干不了。”以前没有校车,想起接送孙文雅上学,她的妈妈吴金华一把“辛酸泪”。吴金华说,遇到刮风下雨下雪天,由于山路陡峭湿滑,她觉得骑摩托车不安全,就走着接送孩子,光从山上走下来就要花费一个多小时。
  现在孙文雅住校了,不再需要吴金华操心,但是她依然是6点起来,为孙文泽忙活。不同的是,她只需要走10分钟路,把孙文泽带到路口,等着校车就行。校车每天会准时到达这里,跟车老师点名签到,她看着孙文泽上车就行了。每天下午,校车再把孙文泽带回来,跟车老师把孩子安全地交到她手里。“老师看着,司机负责,车里暖和,我现在是省事也省心。”
为保证校车安全
建起防撞墙

  像11日早晨这样的大雾天气,每年在牛山口村会有四五十天。由于雾气障眼,校车开出去经常只能缓慢前进。大津口乡中心小学的两辆校车,覆盖周边十几个自然村,送的学生较多,每天下午来回跑好几趟,有的学生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家。
  11日下午,记者改道大津口乡中心小学,想体验一次放学路,可惜道路中途被堵住,正在修路。“一旦有危险路段,就要封路修路。”司机说,再往前的路窄得很,比牛山口村路窄,两车会车时根本走不开,只能大家互相迁就,不让路谁都过不去。
  据介绍,牛山口村的路,也是经过2004年的改建和2014年的扩建之后,才变成现在这样足以让校车通行的水泥路的。不过在路段刚修好时,由于村民存在侥幸心理,整个路段拖拉机、三轮车、低速载货汽车违法载人、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也较为多发。不过,为了给坐在“大鼻子”校车里的山村孩子铺就一条平安上学路,近年来,经过景区交警大队与泰山管委、大津口乡政府沟通协调,在牛山口村北段,由乡政府出资修建了一条长约18米、宽约半米、高1.1米的防撞墙,才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