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年代的同学留影
2017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新奉
  1961年的夏天,正在青岛六中读高一的我们,赶上了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本来我们1957年考上初中后,就把户口从老家农村迁到学校,成了吃统销粮的非农业人口。为了减少非农业人口,这会儿又要迁回老家去,大家心中自然不太情愿。但是,在“听党的话,为国家分忧”的号召下,大家还是积极地报名返乡。
  这张照片就是我与三位同窗好友临别前,到流亭照相馆拍下的。照片中后排右一的郭洪太同学是昌乐县人,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数学课代表。他的数学特别好,上初三时就自学做完了高一的数学习题,是当时师生们公认的“上清华的料”。困难时期,我们曾一起啃冷窝窝头、喝生井水,打工挣学费。
  前排右一李恺心是崂山县人,是我们的班长、老大哥,多才多艺。当年我们俩情同手足。因我是住校生,当年冬天就一床小薄被,晚上又吃不饱,经常因冻饿而醒。他是走读生,家离学校二里路。在知道了我的困境后,就热情地邀我晚上到他家,和他哥一起睡在一个热炕上。有时下了晚自习,我们俩一起回家,他老娘还会为我留个煮地瓜在锅里温着……那年月一个地瓜,可是十分金贵的,所以让我终生难忘。
  前排左一即笔者,当过学生会副主席、主席,班级化学课代表。毕业后考上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半生从军、一生行医。后排左一孙连军同学是蓬莱人,我们曾同住一个学生宿舍,唯有他分别后,毫无音讯,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件憾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