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藩:国立青大第一任教务长
2017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洪刚
  在最近颇火的综艺节目《见字如面》中,归亚蕾、张家声所读的张道藩、蒋碧薇往来书信,引起了观众对这一对民国恋人的兴趣。殊不知,张道藩与山东颇有瓜葛:他曾是国立青岛大学第一任教务长,任职期间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游说韩复榘拨付24万教育经费给青大;二是压制了因处理新生舞弊案而引发的学潮。同时,在国立青岛大学,张道藩与梁实秋一见如故,比邻而居、交情笃深。
  张道藩(1897~1968),字卫之,贵州盘县人,政治家、画家。早年游学英、法等国,1923年加入国民党后,逐渐成为CC系骨干人物。CC系指中央俱乐部组织(Central Club,简称CC),也有人认为CC的领导陈立夫与陈果夫兄弟都姓陈(Chen),所以简称CC。
  1929年7月19日,《中央日报》发表消息称已内定杨振声为国立青岛大学校长,他效法恩师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兼容并包”、“科学民主”的办学方针,民主办学,广罗人才,先后聘请闻一多、梁实秋、赵太侔、沈从文等人来校任教,迎来了国立青岛大学第一个黄金时期。
  青岛要建大学,引起陈果夫、陈立夫的兴趣,想把青岛大学纳入CC系的势力范围。于是1930年6月任职江苏省党部整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的张道藩,以养病为名,来到青岛住下,蔡元培知道二陈的意图,不得不顺应时势,推荐张道藩为国立青岛大学第一任教务长。杨振声自然清楚张道藩的来头,一见面,便坦诚地告诉他:“我是书呆子,很少和政府机关往来,学校开办之初,有许多事情要和机关接洽;没有人联系,事情办不通,我们请你当教务长,就是希望你替我们对外联络。”
  1930年8月,梁实秋应杨振声的邀请,任国立青大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杨振声私下对梁实秋说:“道藩先生一向从事党务工作,由他来主持教务,也可以加强学校与中央的联系。”
  张道藩与法国籍妻子苏姗住在八关山西麓鱼山路7号,二层小楼,幽雅别致,与梁实秋为邻。梁实秋初到青岛,住在鱼山路4号,第二年张道藩离开青岛后,梁实秋又搬进了鱼山路7号,即现在的梁实秋故居(即如今的鱼山路33号)。梁实秋回忆说:“道藩先生于1930年在青岛任国立青岛大学教务长,住家在鱼山路一个小小的山坡上,我是他的邻居,望衡对宇,朝夕过从。我到他家里去拜访,看见壁上挂着他的油画作品,知道他原来是学美术的。”值得一提的是,张道藩的妻子苏姗也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她任外文系法文讲师,是梁实秋的属下。张道藩与苏姗相识在法国。1924年,张道藩考入巴黎最高美术专门学校,同年圣诞节他邂逅了苏姗;1926年4月两人订婚,同年5月回国;1928年9月,在南京结婚;1930年8月,双双到了青岛。苏姗在国立青大用的中文名字系张淑媛,据山东大学校史资料记载:张淑媛为本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法文兼任讲师,开设的课程是第二外国语:法文。
  青岛背山面海,山明水秀,风景如画,气候宜人,素有“东方瑞士”之称。只是缺少文化背景,没有古迹,也没有适当的娱乐,情调稍嫌枯寂。为了活跃学校的气氛,在杨振声校长带领下,国立青岛大学的一班文人频频外出聚饮,戏称为“酒中八仙”。据梁实秋回忆:“他(张道藩)偶然也参加我们的饮宴,他也能欣赏我们酒酣耳热的狂态。”
  一次,张道藩17岁的五妹道焜从家乡贵州来青岛,投奔长兄,带来贵州特产茅台酒,张道藩就分别送给学校喜好杯中物的几个教授每人两瓶。梁实秋初见那包装粗陋的茅台,觉得准没好味道,尝也懒得尝。据梁实秋回忆:“那时候我们不曾听说过茅台的名字,看那粗陋的瓶装就不能引起好感,又据说是高粱酿制,益发不敢存奢想,我们都束之高阁。”后来,梁实秋的父亲梁咸熙来青岛小住,一进门就说有异香满室,听儿子说是茅台酒,立刻启封品尝,赞不绝口。于是,梁实秋便将张道藩分赠诸人的茅台酒尽数索来,孝敬老父。从此,梁实秋知道了茅台酒并非寻常物,“高粱一类其醇郁无出茅台之右者”。
  张道藩任教务长期间,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游说韩复榘拨付教育经费;二是压制学潮。1930年9月接替陈调元任山东省主席的韩复榘,不愿拨款给青岛大学,理由是山东要停办好几所专科学校来协办青岛大学不合算,还不如自己办大学。这样,该拨给青岛大学的24万元迟迟不见着落。杨振声急了,要张道藩去济南讨款。张道藩赶赴济南,一路上对即将谋面的韩复榘作了一番分析,针对韩复榘的个性,山东省政府的动向,准备好了说辞。张道藩一番说辞,有理有据,再加上韩复榘刚上任,需要取得国民党中央的支持,而张又是蒋介石心腹,韩只好拨出教育经费。从这可以看出,张道藩不是单纯的文人和艺术家,他的确有政治才干。
  开学不久,国立青大发生了新生甄别事件。11月间,国立青岛大学进行甄别大一新生考试,张道藩在审核中发现不少学生使用假文凭报考,张以负责的精神处理舞弊者,按学校规定勒令离校,引起部分学生不满。12月4日,部分学生发起反甄别罢课活动。学生分成两派,一派成立护校团,拥护学校决定,反对罢课学生停课。一派罢课成立纠察队,反对学校当局处罚“假文凭报考”的学生。两派在楼梯发生争执,张道藩打电话调来警察保安队包围校舍。学校当局布告开除闹学潮的学生,被除名者38人,罢课失败。对这次学潮的压制,张道藩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据梁实秋回忆:“由于他的挺身而出,学生气馁了,警察胆壮了,问题解决了。” 
  12月9日,国立青大召开校务会议,决定校务会议每星期四下午举行。会议公推张道藩、赵太侔和杜光埙起草校务会议规则,并议定“每年九月二十日为本校成立纪念日”。这大概是张道藩参加的最后一次校务会议。1930年12月,张道藩辞去国立青岛大学教务长职,调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赵太侔接任国立青岛大学教务长。 
  张道藩在青岛工作愉快,生活闲适安逸,他到浙江上任伊始,曾说:“真的,青岛对我诱惑力太大了,要不是介公(蒋介石)限令即时赴任,我真不想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