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影视乱象当用重典卡住播出关
2017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这个玩笑开得实在过分。”近日,编剧宋方金跑到横店“卧底”调查引发了业内普遍关注。调查实录中显示,如今的国产“IP剧”拍摄现场,演员可以不背台词,导演可以不看演技只看脸,大半戏份竟由替身出演。这再次刷新了人们对一些国产剧粗制滥造的认识底线。
  影视圈乱象层出不穷,事实正在提醒我们,再多批评似乎也不能阻止国产剧病症的恶化。横店等影视基地仍有一批“IP剧”在大干快上,一些丑闻不断的剧目依旧在各大平台热播,各路流量担当撑起了颇为可观的收视率,整个影视业正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风险之中。到底怎样才能刹住影视创作的浮躁之风?拿什么拯救质量每况愈下的国产剧?
  乱象频仍,当用重典。尤其是在播出关口,必须从严把关,把这种粗制滥造之风打压下去。在这个问题上,有关职能部门、各大播出平台应该切实把责任扛起来,强化对文艺创作和社会价值观引领的把关之责。烂片之所以当道,市场力量驱使是一方面,“拍了必然能播”的心理同样不可忽视。粉丝经济之下,能不能吸引眼球、好不好卖成为电视剧投拍的唯一标准,电视台、视频网站等在利益的驱使下,也把社会责任丢在了身后。播出关口“开闸放水”,正在助长一些烂片“有恃无恐”:只要资本舍得花钱,收视率不好可以造假,网络播放量不高也可做高,再烂也能被吹成一朵花。
  播出端从严把关,才有可能倒逼制作端用心投入。涵养更优质的影视生产环境,有关方面不妨把标准定得再严苛一些,让这些屡刷下限的烂片彻底失去播出渠道,让唯利是图的资本方投资打水漂。吃一堑,才能长一智,审核标准严格起来,无疑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经过几个回合,将信号传导给整个影视行业,倒逼其提升对专业素养的敬畏、对观众审美的重视。
  “有形之手”的干预势在必行,但影视作品的评价权终归要交由市场。在这方面,美剧的做法值得借鉴。美国虽然没有专门的审核机构,但其对于播出内容有着健全的市场化机制。一季美剧倘若播出后口碑较差,那么在下一季中拦腰“斩断”、更换主角都是大概率事件。对我们来说,影视行业应该掀起一场“整风运动”,多方合力动手,让艺术回归艺术,让创作回归质量,中国影视业才有未来。 
         (范荣)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