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分化撼动法国“左右共治”传统
2017年04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赵恩霆
  从“二人交锋”到“三足鼎立”,再到“四强争霸”,即将于4月23日举行第一轮投票的法国大选形势可谓瞬息万变。
  目前,民调支持率数据显示,中间派独立候选人、前经济部长马克龙与极右翼国民阵线主席玛琳娜·勒庞占据头两位,两人的支持率均在22%至23%之间,选情保持胶着态势。
  在3月20日和4月4日两轮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过后,极左翼“不屈的法国”候选人梅朗雄异军突起,支持率大幅攀升至19%至20%,与传统右翼共和党候选人、前总理菲永不相上下。传统左翼社会党候选人、前教育部长阿蒙远远落后,支持率只有8%左右。
  根据法国的相关规定,在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中,如果没有候选人获得超过50%的选票,则所获票数多的前两位候选人进入第二轮投票,第二轮获得多数选票的候选人当选总统。
  法国政治有“左右共治”的传统,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够长期拥有绝对优势,都需要与其他党派联合来形成议会多数,大致分成左派和右派,其代表性政党分别是社会党和共和党。现任总统奥朗德来自社会党,他的前任萨科齐则是共和党人。
  不过,2017年大选的选情却有点与“左右共治”的传统不符。在极左翼的梅朗雄民调逆转前,传统左翼的阿蒙尚且能以微弱优势在五位主要候选人中排倒数第二,但梅朗雄的崛起让阿蒙彻底垫了底。
  五年前,奥朗德击败萨科齐,让左翼重回执政地位,但奥朗德五年的执政成绩单却比较糟糕。阿蒙选情低迷,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这届社会党政府的拖累。
  左翼式微,传统右翼也没好到哪儿去。前总理菲永以“黑马”的身份赢得共和党内选举,一度被认为一只脚已经迈入爱丽舍宫,怎奈被爆妻女“吃空饷”等丑闻,正好触及很多选民深恶痛绝的腐败话题,并由此激起了选民对法国政坛“建制派”的反感——菲永正是这一群体的典型代表。
  左翼不靠谱,右翼又靠不住,法国选民的意向呈现出“双向分化”趋势,即左、右翼选民群体均出现分裂,两大阵营中各有一部分选民的意向向中间靠拢,非左即右的界限开始模糊,同时两大阵营中也各有一部分选民趋向极化,即左的可能更左,右的可能更右。
  目前最新的选情也印证了这种变化。受到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及本国经济低迷、难民危机的影响,法国民粹主义明显抬头,15年前曾在大选中一鸣惊人的国民阵线再度顺势崛起,只不过现在高举极右大旗的人换成了老勒庞的女儿玛琳娜·勒庞,但反移民、反全球化、反欧盟的基本主张一点没变。
  当民粹主义风潮出现后,受到冲击较大的就是传统“建制派”,无论左右,选民都厌倦了。这又给了宣称“非左非右”的马克龙以机会。马克龙外形俊朗、年轻有为,并且主张加强欧盟和欧元区一体化,是德国等欧盟国家青睐的未来合作伙伴。
  极左翼的梅朗雄在两轮辩论后逆转,除了个人能力外,也充分说明在选民看来,只有马克龙和玛琳娜·勒庞两种选择还不够。换句话说,“脱欧”或“留欧”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改变现阶段的法国。
  梅朗雄出身哲学系,当过中学老师,在演讲中对法语的运用出神入化,十分抓人心。而且,他还做过记者,善于运用新媒体,今年2月在众多候选人中第一个利用3D全息投影技术,同时“现身”里昂和巴黎进行演讲。
  曾是左翼社会党成员的梅朗雄五年前就参加过大选,不过在第一轮败下阵来。他反“建制派”,主张重写法国与欧盟的关系,退出北约,建立法兰西第六共和国,削弱总统、加强议会,以此让法国“重生”。有人说,玛琳娜·勒庞一旦当选将是“噩梦”,某种程度上这种说法也适用于梅朗雄。
  菲永支持率近期趋稳,说明其支持者阵营较为稳定,投票意向较为明确。梅朗雄支持率的大幅上升,则拉低了马克龙和玛琳娜·勒庞的民调。玛琳娜·勒庞的支持者也比较稳固,变数就是尚未拿定主意的选民属意马克龙还是梅朗雄,抑或是另外两人。
  目前看,除了阿蒙,另外四名候选人之间的差距在缩小,首轮投票的变数陡然增加。无论最终哪两人进入第二轮角逐,都预示着法国民意的裂痕已然加深,传统政治生态正在动摇,变革势在必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