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言多了?
2017年07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华章

  最近,莫言在北师大和汕大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火了,尤其是在汕大的演讲,堪称机智幽默,充满哲理,字字珠玑,肢体语言也越来越“挥洒自如”。从201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获奖演说,到后来一次次公开演讲充分证明,会讲故事,会写小说的莫言,演讲才能也十分了得!莫不透露出他当初给自己起笔名“莫言”的奇诡和幽默意味。但在为莫言点赞的同时,也给他提个醒:社会活动莫占用过多时间,早日写出新的杰作,打破“诺贝尔文学奖魔咒”。 
  莫言一年会参加多少场类似的演讲或其他社会活动,尚无确切统计,但在为莫言的演讲点赞的同时,也不能不坦言相告,身边有朋友看到这些演讲后的一丝忧虑,觉得莫言似乎有点“越来越像演说家了,越来越像表演家了”,忧虑太多社会活动影响了他最衷爱的写作。演讲活动可以说是一个作家接触生活、影响现实、改变社会的重要形式,尤其是莫言作为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些演讲在一定意义上讲都“很有必要”“不可缺席”,也符合社会的需求和期待。另外,按道理讲,莫言写不写作是他的自由,和别人有何干系?但是作为喜欢莫言的读者,我们还是禁不住想说,莫言毕竟是一位作家,而作家是以作品立世的,获诺奖后的莫言说他“依然有写出世界经典的梦想”。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今年已到他获奖的第六个年头,能代表他水平的新的大作仍未面世,人们见到的只是零星的小文。原因在哪里?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之一是社会活动太多,占用了他太多的时间。这也是莫言自己承认的。但无论如何,主观因素仍然是主要的。相信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任何一部新作品的诞生,都是一次回到原点后的“重新出发”,上天不会因为你曾获过什么奖而对你网开一面,甚至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你曾到达过某个文学高峰,再登上一座新的高峰更难,因为你想看到更美的风光。
  毋庸讳言,世上不乏写得又快又好的作家,但更多的则需要时间和心灵沉静做保证,除非你已矢志他移。这类例子太多了,比如有的作家写不出好作品时,常常“以说代写”,寻求另一种补偿,也有的功成名就之后养成了喜欢面对鲜花和掌声的新习惯而迟迟回不到孤寂的书桌。相信莫言余生不愿也不会成为一个“以说代写”的作家,那么我们就期待他早日写出一部乃至多部新的杰作,继续攀登文学新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