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北跨新姿势:智慧新城
区域或近千平方公里,先行先试新体制新模式
2017年07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南“北跨”要冲石济客专黄河公铁大桥正在建设中。(资料片) 本报记者 周青先 摄
     主动拥抱黄河“携河发展”,从大明湖时代走向大河时代,是济南发展的不二之选。作为黄河下游的省会城市,济南走向“大河时代”并不简单,但济南更有跨黄的优势。解决交通瓶颈的济南北跨,将拥有不一样的气质。在体制改革和创新引领之下,济南将在对外开放的新体制、新模式方面先行先试,构建公平、法治、规范的创新环境,推进品牌高端化,提升发展动能的内涵品质。
  本报记者 王皇 蒋龙龙

“拥抱”母亲河
下游城市更难

  今年是济南提出北跨城市发展战略的第15个年头。2003年6月26日,济南市确定了省会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十字”方针:“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当年,二环东路沿线还没有高楼,连二环东路高架还是在2009年才建成通车。而今,济南向东已经有了章丘区,向北却仍旧与黄河为邻。
  2003年,除铁路桥外,济南跨黄河的通道有济南黄河大桥、平阴黄河大桥、京福高速公路黄河大桥(济南黄河二桥)3座公路桥和16座黄河浮桥。3座公路桥中,仅济南黄河大桥在市区,平阴黄河大桥远在平阴,京福高速公路黄河大桥则在西绕城向北。16座浮桥多数在长清、章丘、济阳、平阴,市区范围内仅有泺口浮桥、东郊浮桥一西一东两座。市区过黄河的通道少,而且过车需要交费。 
  彼时,黄河上游的省会城市兰州城区约有9座跨黄河的大桥,黄河穿城而过,几乎已是兰州的城中河。在市区距离黄河较远的郑州,过黄河也已经有郑州黄河公路大桥、焦作黄河大桥2座公路桥。
  和兰州相比,济南跨黄的难度大得多。在兰州,黄河的泥沙含量较中下游少得多,兰州以西也没有凌汛的危险,最重要的是,上游的河床并未高出地面,不在决溢灾害区。同时,河宽适宜,约在二百米之间,河槽的规划总宽度在350—400米,兰州跨黄河的大桥也不太长,在230米至1300米之间。
  目前黄河下游河床已高出大堤背河地面3至5米,比两岸平原高出更多。黄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积,不断延伸、摆动,近40年间,黄河年平均输送到河口地区的泥沙约10亿吨。
  济南泺口附近的黄河大堤比地面高出四五米,近2层楼高。这些都使得济南跨河交通工程需要满足防汛、防洪的需要。虽然并无通航要求,但跨河桥梁单跨的跨度基本都要大于200米,这比兰州段的跨度需求更大。同时,跨越黄河不能平交,而需要立交。桥与已经高出地面的黄河大堤之间还要留出充足的高差。 
  除了跨河交通,济南北跨战略面临着土地开发、基础设施滞后等方面的限制,缺乏一个能与国家战略对接的优质发展空间,也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
交通短板逐步缩减
跨过去还得抱进来

  济南的北跨从2006年开始发力,这一年,济南启动北跨发展战略研究。济南研究制定了《济南市北跨及北部新城区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工作方案》。
  最难得的是,2016年3月,济南市一口气将市区的3座跨黄公路桥对济南牌照七座以下小型客车实行免费通行,从数量上能看出济南市政府携河发展的诚意。济南的携河发展还吸引了河对岸的德州齐河县,齐河县人民政府投资兴建了齐河黄河大桥,对接济南槐荫区曹家圈村南的济齐路,并且有报道称在今年7月建成后将免费通车。
  三座黄河大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两岸的通行。尤其是济南黄河大桥,经常发生拥堵状况。近日,济南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跨黄桥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请报告编制招标公告,招标项目包括济泺路穿黄隧道(道路+地铁)、济南黄河公路大桥扩建工程、齐鲁大道北延跨黄河通道、凤凰路北延跨黄河通道。
  6月1日,济南至乐陵高速公路南延线工程(济乐高速南延项目)跨黄公路引桥第一桩开钻,这标志着济乐高速南延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缩短黄河北地区与市区的时空距离。根据济南市的长期规划,济南市黄河上未来将有12桥1隧。
  城市空间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支撑,而怎样实现“北跨”,济南则需要拿出智慧,不是“跨过去”,而是“抱进来”,开启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王文涛解释“北跨”不仅是在城市管理层面破解交通拥堵的必然选择,更是在经济发展层面解决产业布局、产业转移的重要决策。划定城市边界,实现“精明增长”和组团发展,实现城市的合理均衡发展。
  北跨不只是交通,还需要产业和人气。2012年2月,64位人大代表提出有关北跨的议案。最终,代表们的议案合并为《关于积极推进济南“北跨”战略进一步拓展省会城市发展空间的议案》,作为大会议案,交济南市人民政府办理,北跨成为济南市政府的发展重任。   拥抱黄河虽然困难,但在黄河下游的省会城市中,济南更有跨黄优势。济南市区距离黄河比郑州市区距离黄河近得多;济南的黄河以北地区是天桥区桑梓店镇、大桥镇和济南下辖的济阳县和商河县,总面积约2250平方公里,济南的北跨将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同时,使产业发展布局更合理。
黄河要成名片
变内河先得“扮靓”

  如果说济南跨黄河的交通通道需要克服防洪的困难,那黄河沿岸的生态景观建设则与防洪生态保护不谋而合。去过济南黄河大堤的人,肯定对沿线的风景流连不已。绿柳相迎,窄道相送。一边是大片树林,一边还有鹊山、华山和堤坝边的村庄。
  而兰州早在2000年就提出建设40公里的黄河风情旅游线。黄河兰州市区段及其两岸地区的规划建设,升华到挖掘黄河旅游资源、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高度。现在再到兰州去,黄河沿岸已经成了景观长廊。
  守着黄河,济南的城市景观却不能与河共舞,这应该是济南城市景观的一大遗憾。
  即便不是夜景,黄河也无疑是济南人除了市区的泉水和大明湖,市郊的南部山区外,最爱的充满野趣的休闲去处。   要把黄河变成内河,济南还得先把黄河“扮靓”,变得更能亲近。黄河沿岸,如果济南真的把黄河“扮靓”了,那将能打出和兰州完全不一样的黄河名片,黄河下游怎么样,何不让大家来济南看看。  
  在济南境内,黄河大堤南岸从槐荫到章丘,北岸从天桥到济阳,两岸大堤的堤防加起全长约183公里,两岸还有鹊山、华山、黄河第九弯、玉符河湿地、泺口百年铁路桥等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
  今年3月,济南市规划局正式启动《济南“携河”发展空间规划与城市设计》编制工作,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规划工作要求,通过国际邀标的方式,邀请了7家国际知名设计机构参与投标,并确定了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丹尼斯·法兰奇曼领衔的城市设计事务所与瑞典SWECO两家中标单位。同时,将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领衔搭建技术服务平台,为整个规划编制过程提供支撑。
“北跨”先行先试
打造城市治理样板

  为了推动北跨,实现济南市携河发展,济南此前规划了范围达800平方公里的济南新区方案。
  就在今年,济南市携河发展战略迎来更大的历史机遇。今年5月19日,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到顺河高架路南延工程、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等处调研。在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展示中心,刘家义听取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和北跨工作汇报时,要求济南着眼长远发展、立足全省大局,高标准做好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先试规划。    
  今年5月初,济南市党政考察团“三城取经”归来,面对杭州、合肥已迈入“大江时代”“大湖时代”,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文涛说,要争取把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坚定不移地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
  济南发改委主任张曰良曾经透露,新旧动能转化先行区范围以黄河、小清河为生态轴。“这个区域可能再大一点,正在策划,有近千平方公里。”目前空间布局正在委托国际规划机构在做,内部如何布局等没有完全定下来。
  记者还从多个渠道获悉,新旧动能转换委员会部分工作人员已经入驻黄河北办公,并开展工作。
  据介绍,先行区有“五大定位”、肩负“四大任务”。要在探索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新体制、新模式方面先行先试,建设成为“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节点。要降低行政性收费,把行政性收费降到最低,构建公平、法治、规范的创新环境,推进品牌高端化,提升发展动能的内涵品质,打造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的典范等。
  据张曰良介绍,建成后,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将成为城市治理的新样板,矗立起一个绿色、宜居、共享的国际化智慧新城。这也就意味着,济南黄河两岸将崛起一个智慧新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