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枣庄老火车站的历史印记
2017年10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临城火车站因“临城大劫案”而出名
  1911年德国人设计修建的韩庄站
   □李海流
  枣庄是一个与铁路很有渊源的城市,津浦铁路横贯南北,临枣铁路、枣台铁路、台赵铁路相互连接构成临赵支线,1923年5月发生的临城(今薛城)大劫案时称“民国第一案”,世界知道临城这个名字或许从此开始。
  车站是时代的注脚,总是醒目地标注在城市中央。上世纪初兴建的车站,多是当时当地最精良优美的建筑。一个世纪过去了,原本只是普通铁路用房的车站,随着时间的推移,变身为“活化石”而成为重要文物。
  1938年台儿庄大捷后,李宗仁在台儿庄留下过一张十分珍贵的照片,是他在台儿庄火车站站牌下的留影。台儿庄原有两条铁路,一条是1912年枣庄中兴煤炭公司修建的台枣铁路,经枣庄与临枣铁路连接后通向津浦铁路;一条是“小陇海”,1935年修建的伸向陇海铁路的台赵(赵墩)铁路。台枣线上的车站为北站,小陇海线上的车站为南站。北站在台儿庄战役中被炸毁,南站也毁于1945年的战火。现存的台儿庄火车站是1995年在北站原址重建的,站房被作为李宗仁史料馆。
  枣庄在唐时形成村落,因多枣树而得名,国人了解枣庄的并不多,而真正让人们记住枣庄的是刘知侠的小说《铁道游击队》。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部小说,一部电影,一首歌曲,使铁道游击队家喻户晓,使临城车站、沙沟车站、塘湖车站、韩庄车站……这些名不见经传的三等、四等小站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临城是津浦铁路和临枣支线的交会处,无论是发生在1923年的临城劫车案还是铁道游击队的抗战故事,都让它充满传奇。如今,老火车站的附属建筑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当年的老站房还在。车站虽然几经改建,后起之秀愈发雄壮气派,但临城老站的那份情愫却难以割舍。来到这里,你能看到20世纪20年代建的货栈还在,典型的欧式建筑,高高大大,像欧洲人的身材。虽是库房,却也是黄色饰面,以整块蘑菇石作墙基,墙体变化处饰以纵横交错的隅石,产生强烈的稳定感。1941年日军侵占薛城时修建的300吨水塔还在,只是当年发生在这里的铁道游击队夜袭临城、击毙岗村、移栽阎团的故事渐行渐远。
  沙沟火车战是一个四等小站,建于1910年,如今也即将退出历史的舞台。沙沟古为凤城,后因一条古沙河自东向西穿过而得名。建站初期,只有6间站房,100平方米多一点,旅客站台两座。运营后又建了200米长的一座货运站台,主要运送河沙,站名“沙沟”的“沟”字用繁体书写。童年时笔者经常到这里玩耍,遗憾的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拆除了。沙沟站一直默默无闻,而真正叫响是在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小说里,第二十二章《站长与布车》为了解决山区部队过冬的棉衣,铁道游击队的目光就聚焦在了沙沟车站。
  津浦铁路自薛城到微山境内一直向东南转弯,在转过一个大弯后有一个四等小站,地名是一个找不到来源的名字——塘湖,这就是我的家乡,中学上学的学校就是塘湖一中,现在已改为韩庄二中。我一直追寻车站名字的由来,此处村庄没有叫塘湖的,其它也没有与塘湖牵扯。有一说是:小站前不远处有一条小河,每到汛期泥沙俱下,混浊就如黄河,老百姓名曰淌泥湖。就因为这个小站,上世纪70年代初,从韩庄北部分出近二十个村庄成立了塘湖公社,后又改为塘湖乡。21世纪初,撤乡并镇,分出来的又并回去了。而随着火车的提速,塘湖车站被取消了,房屋也被拆了,再也找不到一点车站的痕迹。
  火车继续南行15公里就到了韩庄,这里是津浦铁路南北的接点。1908年,清政府与华德银行代表柯士达、美德合资的华中公司兰德正式签订天津——浦口修筑铁路借款合同,借款500万英镑。英德两国协定津浦铁路分南北两段分别修建,分界点就是韩庄运河桥,韩庄以北至天津段由德国工程师德浦弥尔主持设计施工,全长626.1公里,大小车站量身打造,各具特色,无一雷同;韩庄以南至浦口由英国工程师德纪负责设计施工,全长383.4公里,站房为定型设计,按车站等级共分四种,简单明快,但比较古板。
  1911年10月11日,南北两段在韩庄运河南岸接轨。12月,津浦铁路以黄河大桥为界,南北段分别通车运营。北段的韩庄站建于1911年,旅客站台两座,站房13间,建筑面积183.3平方米。这座站房也是北段最后一座建筑群,独具匠心的小院落和货房,虽饱受战火烧炙至今完好无损,令人称奇,战争验证了建筑的坚固。
  寻访这些火车老站,不仅见证了铁路技术的发展,还重温了那壮阔波澜的历史。火车老站,不仅是旅人的驿站,更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家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