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气代煤,济宁高新区居民冬天取暖不烧煤
不冒黑烟,家里家外干净舒适了
2018年02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大孙女、小孙子围绕在郑秀梅老两口身旁。
     “取暖做饭不仅安全方便,黑烟冲天的场面已成为历史。”2017年10月1日,济宁高新区王因街道西王因村气代煤工程建设完毕后,成为了全市气代煤工程通气第一村。天然气取代大煤炉,不仅村子周边的空气好了,村民家里也干净。

  文/图 本报记者 李亚腾

煤炭炉“下岗”了
家里温暖又干净

  时下正值取暖季,但今年西王因村的进村柏路上,看不到一处冒黑烟的烟囱。此外,往年路旁落满煤灰的四季常青绿化带今年也显得格外的翠绿……
  “自从去年10月1日全村用上了天然气,今年冬天就没再囤放煤炭,院子变宽敞了,地面也干净了。”走进村民张庆超家中,他6岁的女儿与1岁半的儿子正围着他嬉戏玩耍。鸡肉、牛肉、欢实的大鲤鱼……父亲收拾着刚从集市上买回来的年货,母亲郑秀梅则与爱人一同准备着午饭。常年在外地工作的张平超春节放假回到家,一家六口人可谓温馨与幸福。
  在院子的西侧,一间不算太大的厨房被郑秀梅收拾得整齐干净。“工作”了14年的煤炭炉与煤气罐“下了岗”,如今的天然气灶配上抽油烟机,不但让厨房提了档次,往日做饭时油烟满屋十分呛人的场景也得以改变。郑秀梅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往年冬季她很少让孩子出门玩耍,担心黑烟中的灰尘和颗粒物让孩子们患上上呼吸道之类的疾病,平时只能在屋内待着。
  “如今二胎政策放开了,有新生儿的家庭也多了起来,村里没有了浓浓的黑烟,家里面也不再有浓浓二氧化碳的产生,小孩子是受益最大的。”张庆超说,以前冬季的村庄,煤灰不停地从空中落下,家家户户基本都不敢院子里晒过被子、衣服等任何东西,现在不一样了,将被褥晒上一天也会是干干净净,减少了细菌的滋生,孩子盖着也舒服。
一年能省下不少钱
安全隐患也没了

  “以前在贵州就负责天然气管道的安装,深知使用天然气的好处,燃点高,还环保。”张庆超用手摸着被天然气烧得热乎乎的暖气片不断称赞着。
  “家里两个孩子都小,为了不让他们冻着,往年家里需要囤放3吨半左右的煤才能过冬,只是取暖费就需要花费近4000元钱。”张庆超说,夜里压煤时还要特别谨慎,以免二氧化碳泄漏。
  “而如今气代煤工程通进村子里,从去年10月1日到现在,又是做饭又是取暖,一共才用了800多立方的天然气。”张庆超算了一笔账,每年每户使用天然气1000立方以内政府还会补贴1000元钱,如今家里的800多立方天然气只需800多元钱,以前孩子睡觉怕冻着,都是盖两层被子,而且还特别沉重,现在屋里暖和了睡觉只需要一层被子就可以了。
  “如今这个隐患解除了,照顾孩子时自己也安心不少。”郑秀梅说,以前家里使用煤炉时,要时时刻刻盯着孩子,不能让他们靠近煤炉以免烫伤,稍有一会看不到孩子就赶紧去看看小孩是不是进了厨房,神经时刻紧绷着。
  “空气中没了灰尘颗粒,家里面没有了安全隐患,费用开支省下了大半,村里屋外的环境也变得非常的好。”走在村子里的柏油路上张庆超说,往年冬季村子里的公共垃圾桶都要被倾倒的煤渣烧坏好多,如今这种现象也不再有了。说话间,他用手摸了一下绿化带里常青藤的叶子,绿色的叶子上面没有了一丝黑煤灰的覆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