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朱鹮,何以体现中日友谊
李克强总理访日“伴手礼”在日本圈粉无数
2018年05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十分感谢您这次访问送来的那对朱鹮,愿它们成为日中两国友好的见证。”5月9日,日本天皇明仁会见到访的中国总理李克强时这样说道。
  5月9日下午,李克强总理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见记者时宣布,此次访问期间,中方将向日方新提供1对朱鹮种鸟,以体现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的友谊。一对朱鹮,为什么可以体现中日友谊?又为何会让日本天皇在会谈中特意表示感谢?事实上,朱鹮不仅仅是一种珍稀的保护动物,更早已成为中日关系的见证和温度计。

  本报记者 王昱

“日本”在日本灭绝了
  朱鹮,古称朱鹭、红朱鹭,是东亚地区特有的物种,由于上下体的羽干以及飞羽略带淡淡的粉红色而得名。朱鹮在生物分类学上有一个独特的拉丁学名叫做“Nipponia nippon”,直译就是“日本的日本”。以国名为鸟名,足见这种鸟与日本的渊源。
  事实上,朱鹮的学名之所以被日本“抢注”,是因为它的色彩和外貌很符合日本人的审美趣味。类似于中国人对仙鹤水墨画般黑白分明的喜爱,朱鹮身上特有的樱花色也让日本民族尤其是皇室情有独钟。在成书于公元720年的史书《日本书纪》中,不乏“将绥靖天皇葬于倭国桃花鸟田丘上陵”“将垂仁天皇葬于身狭桃花鸟坡”“将宣化天皇葬于大倭国桃花鸟坡上陵”这样的记载,文中所提到的“桃花鸟”就是日本对朱鹮的别称。在皇家陵园饲养朱鹮,应当是日本自奈良时代起的一种风俗,日本神道教将该鸟视为祥瑞。
  朱鹮脱落的羽毛也被做成各种武器或仪式用具,在日本各类仪式上频频出现,比如用朱鹮羽毛做成的箭矢,是神道教用于驱魔的礼器,也是平安京时代贵族的爱物。而自中世起,日本天皇加冕时,冠冕上都要用朱鹮的第一根翅羽作为饰品。朱鹮身上的朱红色也被当成日本的“国色”。在供奉日本天皇始祖天照大神的伊势神宫,每20年要举行一次“迁宫仪式”,仪式很繁复,其中一项就是给宫中之宝“须我流横刀”的刀柄上缠两片朱鹮羽毛。
  不过,在中古时代颇具神性的朱鹮,到了近代却在日本遭了殃。在1868年以前的江户时代,幕府曾经严厉要求民众不得猎取朱鹮,但随着明治维新的开始,幕府禁令被废除,民间开始大量猎杀朱鹮用于食用或获取羽毛,日本朱鹮的数量在1868年-1900年间急剧减少。虽然1906年日本政府重新出台法令,要求民众不得捕猎朱鹮,但由于化肥、农药等现代农业技术对朱鹮生存环境的破坏,朱鹮数量下降的趋势并没有被遏制。
  之后日本对朱鹮的保护之路几乎是一场无望的挣扎。1934年朱鹮被日本政府列为天然纪念物,当时估计日本本土朱鹮仅剩100只左右。1952年,日本在全国大面积进行调查,仅发现32只朱鹮,分别位于佐渡岛和能登半岛上。1967年,日本在佐渡岛设立了保护中心,但捕捉来的朱鹮因为不适应人工饲养环境而相继死亡。1981年1月,日本将境内残存的5只野生朱鹮全部捕捉,带到佐渡岛保护中心进行“紧急抢救”,但不久都相继死去,仅剩的两只也被判定丧失了繁殖能力,日本政府不得不于当年3月向公众宣布朱鹮即将彻底灭绝。该消息引发日本舆论一片哀叹,《“日本”在日本灭绝了》是当时曾引发广泛共鸣的新闻标题。
它是中日关系的见证
  巧合的是,就在1981年5月,在中国发现朱鹮的消息传来。事实上,自1972年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后,日本政府就向中方郑重提出寻找朱鹮的请求。此后经过近十年寻找,终于1981年在秦岭发现了7只野生朱鹮。当年6月,中日两国签署了《中日共同保护研究朱鹮会议纪要》,此后,中方提供人力和朱鹮,日方出钱出设备出经验,成为了两国保护朱鹮的主要模式。
  从1985年到1995年,中国曾几次把朱鹮送到日本,和日本朱鹮进行“婚配”,但都未能成功。1992年,日本天皇明仁访华,在同中国领导人会谈时特意提及希望中方多借朱鹮以供繁衍的请求。中方对此的回应出人意料的慷慨——1998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日本,一对朱鹮成为他送给日本的国礼。
  此后,朱鹮成为了中方首脑访日常备的“伴手礼”。2000年10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问日本,带去了一只“朱鹮新娘”,与之前那对朱鹮繁衍下的后代配对。2007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日,再次带去两只朱鹮。
  据日媒报道,目前日本的朱鹮数量已达500只左右。而据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耿爽介绍,目前中国朱鹮种群数量已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3000多只,并重建了野外种群。日本媒体在报道中不得不承认,两国的朱鹮种群虽然同步增长,但由于种群体量上的差距,日本想要维持朱鹮的种群多样性,依然有求于中国。
  2012年8月,中方曾计划再向日本赠送两只朱鹮,但由于2013年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对立激化,中方决定暂缓该计划。2014年,该计划一度有望重启,但又因为两国关系“火候不到”而最终作罢。中方朱鹮迟迟不来,急坏了日本国内一些喜爱这种国宝的人士,曾经担任佐渡朱鹮保护会长的佐藤春雄就撰文催促政府尽快与中国恢复关系,他指出:“看在朱鹮的份儿上,请不要再刺激中国了。”
  所幸,随着中日关系的好转,耽搁多年的赠送活动终于在今年成行。应该说,此次李克强总理送去的朱鹮,既是对中日两国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40周年的纪念,又是两国关系重归正常化的标志。而经历了之前几年的“冷处理”,相信日本也明白了:日本虽然曾经对中国具有技术和经验的优势,但就眼下而言,相比于中国需要日本,日本其实更需要中国——这种需求,恐怕不仅仅只是对朱鹮这种中日共有的“国宝”。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