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禄王和明成祖的元首外交
2018年05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德州苏禄东王墓
  菲律宾巴朗盖探险船队模型
     □本报记者 朱文龙
  5月8日,菲律宾巴朗盖探险船队的27名船员来到了山东德州,在这里,他们拜谒了苏禄王墓。苏禄东王,是中国与菲律宾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六百年前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与明成祖展开“元首外交”,后不幸病故在德州。他的光辉事迹书写了中菲关系史上的友好篇章。

  盛产珍珠的国度
  在那浩瀚无边、水天一色的西太平洋上,有一片岛屿叫作苏禄群岛。
  苏禄群岛位于菲律宾群岛西南部,那里拥有400个大小岛屿和几百个暗礁,中间的苏禄岛是这一片群岛的中心和必经之路,也是苏禄国的统治中心。
  公元14世纪初,来自阿拉伯和印度的穆斯林商人在与苏禄当地商人进行贸易的同时,将伊斯兰教引入苏禄岛的商埠,后在伊斯兰教传教士凯利玛尔·马哈茂德的布教影响下,当地一些王公、贵族和商人开始信奉伊斯兰教。因此,苏禄国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酋长国。
  苏禄国建立不久,就出现在了中国史书的记载中。元代的古籍《大德南海志》第一次提到了苏禄国的名字,而在元代著名学者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1349年)中更是详细记载了苏禄国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物产。
  按照中国史书的记载,苏禄国的地理条件不算太好,这是一个典型的岛国,土地比较贫瘠,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的耕种。因为靠近海洋,这里的居民都是煮海水为盐,以鱼虾作食。尽管如此,苏禄国却很富裕,因为这个国家的特产是珍珠。
  在苏禄国有个珠池,晚上光泽浮在水面上,景象十分壮观。有资料称,苏禄国所产的珍珠,是价值不菲的南洋珠。南洋珠是海水珍珠。它之所以珍贵,一是因为品相好,这种珠子晶莹透亮,饱满丰润,色泽分明,是上等佳品;二是因为产量低,南洋珠的母贝是白蝶贝,这种贝类非常稀少,而且极其灵敏,养殖非常困难。一般南洋珠只能靠海洋捕捞,资源有限,因此它的产量一直上不去。
  中国人就非常喜爱苏禄国所产的珍珠,为了长久和苏禄国做贸易,中国商人在每次交易完之后,都要留下一部分苏禄商人“做人质”,以防止苏禄商船一去不复返。
1417年前往中国朝贡
  虽然中国和苏禄国民间贸易不断,但是直到明成祖时期,两国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官方交往。
  明成祖时期,中国的海上航运事业渐渐发达,为了获得“万国朝宗”的效果,成祖派出郑和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航海行动。在1417年,郑和访问了苏禄国。正是这次访问,掀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
  当时的苏禄国,国内分为东王、西王、峒王三家王侯,以东王为尊。郑和此次会见的就是苏禄东王。郑和前来,率领的两百多艘大船堪称那个时代最大的舰队了。其中最大的船长44丈、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米、宽61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200人才能起航,一艘船可容纳千人。
  看见郑和雄伟的船队,苏禄东王对大明王朝的国力十分倾慕,于是决定带领苏禄的西王、峒王一同前往中国朝贡。就在郑和访问苏禄的同一年,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剌、西王麻哈刺葛吒刺麻丁、峒王叭都葛巴刺卜三人,携带珍珠、宝石、玳瑁等礼品,率领其眷属、太医和侍从共340多人访问中国。
  为赶上太平洋夏季西南季风的航海便利,这支庞大的苏禄国访问团于4月份启程,航船向西航行,绕道爪哇、苏门答腊、马六甲,再从越南折返至中国沿海,他们在浩瀚的海洋上迎战惊涛骇浪,还要与海盗周旋,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经历生死考验,历经三个月的航程,终于到达了泉州港。
  此时,刚迁都北京的明成祖朱棣,听说如此庞大的外国使团来华朝贡,可谓中华历史上千古未有的盛事,不禁龙颜大悦,他决定以超规格的礼遇款待外宾。
  当苏禄使团到达应天府(今南京市)后,成祖的专使,留在应天的礼部尚书吕震和应天知府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随后,在苏禄东王的老朋友、总兵太监郑和陪同下,苏禄国使团通过京杭大运河乘船北上,沿途都是运河沿线繁荣富庶的城镇,苏禄国王被中国的繁荣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所折服,不时发出赞叹之语。
苏禄东王魂归德州
  到达北京之后,明成祖在奉天殿为苏禄国使团举行了隆重的会见仪式,随后,苏禄国进献了国礼。
  按照《明史》的记载,苏禄国这次进贡的礼物都是国内的奇珍异宝,“进金缕表文,献珍珠、宝石、玳瑁诸物”。明成祖为向外展示中华泱泱大国的气度和天朝的胸怀,也回赠了丰厚的礼物,“赐印诰、袭衣、冠带及鞍马、仪仗器物,其从者亦赐冠带有差”。
  在北京期间,苏禄国还考察了皇城,赏遍了京城的自然景观,体验了北京的繁华富庶。其间,明朝的王公大臣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体现了明王朝的豪爽大度,热情好客。可以说,苏禄王对北京,对中国,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在北京逗留27天之后,苏禄国的三位王公准备启程回国,在向明成祖辞行的时候,成祖派出专使进行护送,又给他们“各赐玉带一,黄金百,白金二千,罗锦文绮二百,帛三百,钞万锭,钱二千缗,金绣蟒龙、麒麟衣各一”,以珍贵的礼物送别远来的朋友。
  可惜的是,当苏禄国使团到达山东德州以北的安陵时,苏禄东王突然染上了重病,在驿馆薨逝。消息传到了北京,成祖马上派出使臣带着祭文赶到了德州,为东王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赐谥号“恭定”,并为其在德州城北十二连城九江营的西南部择址建陵,明成祖亲自撰写悼文。
  在明政府为苏禄东王所写的祭文中,赞誉东王“聪明特达,赋性温厚”。肯定了苏禄东王对两国友好关系所做的杰出贡献,“贤德芳名流播后世,与天地相悠久,虽死犹生”,对东王的逝世表达了“不胜痛悼”之情。
  接着,明成祖又遣派使者对东王家属表示了深切慰问,并谕王长子都马含曰“尔以嫡长,为国人所属,宜即继承,用绥蕃服,今特封尔为苏禄东王,以继尔父之志。”劝谕都马含随西王、峒王一起回国,并同意东王妃葛木宁、次子温哈剌、三子安都鲁及侍从共10人留居中国,东王妃居丧3年,后再返德州,留居中国。
  从此苏禄国东王的两支后裔,温、安两姓就以中国籍苏禄人的身份在德州安家落户,与当地回、汉民族和睦相处,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