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P2P平台集中引爆
2018年07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介绍,P2P自身有高风险,“这些以互联网金融为名义的P2P公司,大部分从事高息揽储的业务,它们的资金投向都是特别高风险的领域,有些根本没有实质的资产作为对标,风险是比较大的。”
  这意味着,P2P行业比其他行业更有爆雷的可能性。那么,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节点集中引爆呢?

  为何此时集中爆发?
监管政策逐步收紧
部分平台主动退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目前正在进行P2P网贷行业的大调整,是在严监管、强监管的背景下发生的。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从P2P网贷平台本身来看,不少野蛮生长起来的平台合规性较差,经营粗放,经过几年的运转,风险逐渐积聚,进入频繁爆发的阶段。其次,从监管政策方面来看,监管政策逐步收紧,要求趋严,特别是备案工作延期,不确定性增加,平台合规成本提高,部分平台主动清盘退出。
  另外,从投资者角度来看,随着投资者教育的深入,投资者风险意识有所提升,风险识别能力提高,风险偏好降低,开始从高风险的平台退出。最后,从近期市场流动性来看,尽管央行今年三次定向降准,但流动性仍然偏紧,部分向平台借贷的个人或企业后续资金不足,资金链断裂。
P2P行业将如何发展?
未来平台数量
将会连续下跌

  无论是逾期、跑路还是清盘的P2P平台,这次洗牌不仅仅是网贷行业野蛮生长的后果。种种行业乱象,已然引起了央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注意。央行近期明确表示,将再用1到2年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作为重点整治的业态,P2P网络借贷和网络小贷领域存量风险化解清理完成时间将延长至2019年6月。
  这一道“紧箍咒”给互联网金融业送来了一份最终时刻表,要求互联网金融企业在短期内完成整改,特别是明确P2P平台是信息中介的定位。值得注意的是时间是1到2年,这也就是说,这场互联网金融合规监管大风暴,并不是“突击战”,而是“攻坚战”,接下来或许还会继续升级。
  在监管趋严+去杠杆的大背景下,还会继续有平台在新一轮洗牌期中被淘汰,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也会呈现连续下跌趋势。未来,合规性将成为平台能否进一步存续的重要标准。
  在邵宇看来,这一次P2P平台“爆雷”是互联网金融行业一场去伪存真的淘汰赛,只有根底比较扎实的机构才能生存下来。留下合规、做实事的平台,行业发展才会越来越健康。无论通过行业自身洗牌,还是通过更为严厉的监管,淘汰那些本就已经摇摇欲坠的平台的过程,也是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经历阵痛的P2P行业,正在进入重塑阶段。
投资者们何去何从?
一夜暴富都是幻影
投资时要谨防陷阱

  P2P大潮正在退去,不仅平台裸泳者心绪复杂,投资者更怕无法上岸。
  过去几年里,P2P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红极一时的“魔法师”,点石成金,无中生有,吸引不少投资者涉身其中。
  或许只是缺乏理财渠道,楼市价格贵、股市风险高,无处可去的资金投到P2P是个不错的选择;或许是因为存在侥幸心理,庞氏骗局、清盘跑路在P2P平台天花乱坠的宣传下都模糊了,他们相信自己不会是最后接盘的人;或许只是因为缺乏金融常识,高返利、刚性兑付、第三方资金托管,一系列专业术语让步于对风险的正确判断……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投资P2P,最近的“爆雷”是一场极好的投资者教育。正如邵宇所说,“你看中别人的利息,别人看中你的本金。中国投资者心里总是想着‘刚兑’,但实际上实体经济不可能有这么高的收益率。”
  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的提醒,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从P2P到ICO,所有的“一夜暴富”都是虚幻的泡泡。理性的投资者不会等到泡泡都被戳破,才想起“投资需谨慎”这句忠告。
       据新华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