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标识了,公车还敢“私奔”吗
31个省份启动公车标识,部分省份现“基层从严、领导从宽”问题
2018年08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记者梳理发现,为有效预防和遏制“车轮上的腐败”,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均已启动或完成公车标识工作。公车标识,充分彰显让社会监督的改革诚意。全国地方公车亮明身份,不再“隐身”,效果如何?让公车在阳光下“奔跑”,还有哪些问题待解?
  各地公车标识
分贴标和喷涂两类

  党中央、国务院2014年7月16日向社会公布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除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有保密要求的特殊工作用车外,执法执勤用车应当喷涂明显的统一标识。
  由此,公车标识成为车改“必答题”。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均已启动部署或已完成公车标识工作。
  长期跟踪公车改革的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统一标识给百姓监督创造了条件,这种勇于把监督权力交给公众的态度,充分表明中央和各地政府实现公车监管常态化的决心。
  记者梳理发现,各地公车标识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公车贴标,北京、上海、广西等地在公务用车前窗显著位置张贴标识。有些车标还体现了地方特色,如四川省成都市的标识为金沙太阳鸟图腾,西藏山南地区的车标是吉祥八宝图。二是车身喷涂,浙江、天津、江西、江苏、湖北等地均采用这种方式。以浙江为例,执法执勤用车按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喷涂统一标识图案及监督电话“12345”。
存在故意遮挡
损毁标识等现象

  公车改革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全国公车标识情况推进迅速,成效显著,解决了“多年想解决没解决的问题”。但在推进过程中,由于触动官员利益等深层次矛盾,还存在一些乱象和问题。
  ——“小范围”标识,打造“盆景”工程。有的地方标识只覆盖了省直机关单位。个别省(市)只标识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参公事业单位未覆盖。东部省份一内部人士介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车占当地全部公车的一半以上,但并未纳入标识。而事业单位和国企公车私用也是公车腐败的高发区,湖南省纪委近期通报的10起公车私用,就有5起发生在国企和事业单位。
  ——基层从严,领导从宽。记者在基层采访时了解到,部分省份公车改革后,未将地方和部门主要领导的公务用车纳入标识监管。“公车标识,基层从严,领导从宽。干部怎能心服口服?”四川省遂宁市委党校副校长易志昂表示,对主要领导从严监督,也是对干部的保护。
  ——标识耍花样,蓄意遮挡、损坏。有的地方标识车辆单位不清,让人看不懂。一位内部人士介绍,当地名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的事业单位,把公车单位标识为“人影办”,“很多政府人员都不知道是什么单位。”基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介绍,部分单位还存在未按规定张贴公车标识,故意遮挡、损毁标识等现象。广东省纪委此前通报一起典型案例,广东省龙门县平陵司法所所长陈秀平擅自将公务用车的“司法”标识撕掉,被批评并重贴标识不久又将公车标识撕掉,并在3个月内先后8次公车私用。当地纪检部门对陈秀平作出党内严重警告和行政记大过处分。
  ——标识“走过场”,查处跟不上。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地方只做了公车标识,但没标举报电话;有的举报电话是自己单位的内部电话;个别地方举报电话只能留言录音,无人接听,让举报群众也感觉“无语”。
应加大落实大数据
卫星定位等监管方式

  当前,公车改革已步入新阶段,专家指出,公车亮明身份是巨大进步,下一步要持续发力,让公车持续在阳光下“奔跑”。
  目前北京、浙江、广东等不少地方已经进行类似尝试。例如,北京已经在所有公车加装北斗导航功能,非工作时段使用、行驶进入敏感区域都会自动报警。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各省份公车标识在方式、要素、范围、监督方式上都不统一,建议中央对各省份标识的要素、监督方式等进行规范,让标识易识易懂,监管部门执行有力,这是公车标识监督落地的关键。叶青建议,公车标识只是让群众看得见而已,未来还要加大落实大数据、卫星定位等监管方式,让公车“私奔”无处遁形。      据新华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