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声书
2018年10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钱理群:注意文字和声音的结合
  我一直认为文学作品,包括鲁迅作品,是要靠朗读的。一次是北大开大一国文,有一堂课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一上课就宣布今天不讲,我只朗读,我读完这个课就结束。而且我读的时候事先没有任何准备,完全凭我的感觉去读,读完之后学生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这是我最得意的在北大上的一堂课。我当然无意将我的这样的上课方式普遍推广,但它内含的一个教学理念还是值得注意的,就是强调文学教学中,要注意文字和声音的结合。

陈平原:听的和读的不是一回事
  当初梁启超接受犬养毅的建议,说中国文明开化,应该学习日本,那就是报章、学堂、演说,这是三种最有效的武器。演说是很重要的,尤其在大庭广众中,在传播思想方面,会发挥很好的作用。今天我们谈声音的传播,必须警惕走到另一个极端。因为北大的一大特点是讲座多且质量高,刚来的学生会特别喜欢听讲座,这个时候我会提醒,听讲座很好,但自己读书最要紧。因为听的和读的不是一回事,听的时候很容易抓住某些有兴趣的、你能够理解的迅速记忆,但不可能深入挖掘和展开。

黄子平:书变厚,文变长,朗读变默读
  阅读速度比朗读要快很多,而且阅读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回过去读,或者跳过去翻页读。速度问题带来了理解的深度的问题。早年全人类都是朗读的,为什么后来发展成不再朗读,而是以默读为主?因为书很厚、文章很长。通过默读我们可以进入深度理解,朗读只能感染,被老钱这样有磁性的声音所感染,但是要深度理解的话还是要靠阅读。所以现在既有文本,又有二维码可以扫描,这是很好的事情。
(本报记者 曲鹏 整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