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银行不良贷款近千亿
经济转调下,重工业企业贷款出问题较多
2014年11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济南11月12日讯(记者 张頔) 虽然距离年底考核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同比激增的不良贷款率已让各家银行的信贷业务人员头疼不已。受经济转调的影响,我省银行业前三季度不良贷款呈现快速上升势头。
  山东银监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931.66亿元,比年初增加283.60亿元;不良贷款率1.78%,比年初上升0.43个百分点,增幅超过30%。
  去年同期,山东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700.99亿元,仅比当年年初增加9.48亿元,而去年全年则下降了43.45亿元。据此计算,今年新增不良贷款已是去年同期近30倍。
  “相比往年,今年不良贷款的增加确实有些让人猝不及防。”省城一家银行的信贷部门负责人徐宏(化名)介绍,1.78%的不良贷款率在全国范围内也算是较高的了,据他分析,我省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升与经济转调的背景息息相关。
  徐宏分析,从山东省的经济机构来看,一向是国有企业和重工业占比较大,因此以往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也比较倾向这两者。“转方式调结构之后,不少重工业的项目成了过剩产能,而相关联的贷款很容易就会转化为不良贷款。”在经济增速趋缓之下,不少国有企业的运营情况都不乐观,而这些银行曾经的优质客户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不良贷款就会接踵而来。
  “都说银行‘嫌贫爱富’,但在做具体业务时,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也确实会高一些。”徐宏说,现在各家银行都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这不仅是相应政策号召,也是银行转型的一个方向。“但你不得不承认,小微企业都是处于成长期,有时候说倒闭就倒闭。”在今年上半年,山东省小微不良率较年初上升0.4%,农户贷款不良率上升1.61%,与此同时,大客户贷款不良率仅上升0.26%。
  山东省金融监管部门的负责人表示,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已经传导至银行体系,如出口型企业、产能过剩行业、周期性行业都出现经营压力加大、不良贷款上升的情况。针对这种转调带来的阵痛,银行应加强信贷结构调整,抓好客户风险排查,根据监管要求,严格落实贷款分类管理,加快不良贷款核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