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科学运动
2014年11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志刚         

  美国田径名将乔伊娜,美国著名女排运动员海曼,西班牙足球运动员普埃尔塔、哈尔克,中国男排原主力朱刚……在一长串运动员猝死名单上,很不幸,如今又加上了大连年轻球员王仁龙的名字。何谓猝死?一般认为指的是大运动量运动后24小时内,没有遭到意外创伤而突然死亡。有数据统计,82%的猝死者都是因心脏性疾病引起的。
  在普通人看来,经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体格健壮,感觉敏锐,怎么可能对自己的身体情况不了解,发生了多次猝死事件呢?此前,美国一家权威科研机构曾对1985年至1995年全美猝死的158名运动员进行了统计研究,在这158人中,有134人因心血管疾病而死,而这134名猝死运动员中,仅有1人确诊患有心脏病,4人曾经查出存在这方面的疾患。也就是说,在死神降临前,运动员一般无法知道自己身上隐藏着“杀手”。
  就运动员的猝死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运动医疗方面的专家,他们提到,“敬畏生命”在社会上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科学运动”。据专家介绍,一般猝死多发生在本身有潜在病因的人身上,最多的是心脏方面的。由于平时大家检查身体大多是在静态情况下进行的,因此根本无法知道心脏能够负荷的最大运动量是多少,也就无从提前确定病情、排除危险。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由于平时已确诊有心脏病等心血管病的人在运动时会非常注意,因此更多的猝死是发生在那些“从没发现身体有何异常”的运动员身上,这就反映出很多人的运动不够科学,忽略了科学的检测、监测及跟踪。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