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风起叶落时
2014年11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滨河一角 刘志海 摄
     李炳来         

  远离故土,年届五旬,有时心中就难免生出许多伤感。特别是在季节交换的时刻,触景生情,思绪的翅膀倏忽间便飞到了故乡。早饭后出门,妻子还曾提醒我现在天凉了,多穿点衣服。前天我也看过天气预报,知道是要降温的,然而在家宅久了,并没当回事儿。在我走出家门后,一阵凉风吹来,身边飘飞起金黄的落叶,使我打了个激灵。我不由感叹,又是风起叶落时,真的是天凉了。
  说真的,在我人生的记忆中,早年对秋风落叶并没有更多的伤感。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她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收获的喜悦。到了秋天,瓜果飘香,藕鲜鱼肥,是我们农家一年中日子最滋润的时候。 
  别的不说,就是我在十多岁时,一个礼拜天就能涸一二十斤鱼,要是同哥哥或大点的伙伴合伙,那就收获更多。故乡的沃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就连我家的小狗一到秋天,都变得格外丰硕、精神,动不动地就从外面叼只野兔回来,使家里的生活增色不少。
  然而面对秋风落叶,我想到得更多的还是母亲。想到当年还年轻的母亲在秋风落叶中穿行,她扛一把长把大扫帚,把满地的落叶扫拢在一起,然后装回家里用作烧柴。  那时家庭妇女也是要参加集体劳动的,特别是在秋收这“三秋”大忙季节,要同男劳力们一样,起早贪黑。然而,每年春天缺少烧柴,这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于是母亲就不得不早作打算,在秋天里多扫些树叶积攒在家里。 
  白天要下地干活没有空闲,甚至有时还要加班到搭灯,因此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
  由于那时各家的情况基本都相差不大,咱想到的事别人也都已经想到,想扫个树叶子也不是现在想象的那么简单。近处的树林不是被人占去,就是还没等落下多少树叶就被散养的羊儿当作美食,或是让人扫走,想多点收获,就只能走得更远一些。 
  还有另外一个去处是比较容易“发财”的,那就是一些胆子较小的人不敢去的“紧”的地方。所谓的“紧”,也就是经常闹妖,或是有骇人的传说。我们村的海子墙外、杨树林都是有名的“紧”,别说是晚上,就是白天的晌午头,很多大男人都不敢自己到那里去。有的甚至为了不从那里路过,宁肯多绕个三五里地。 
  然而母亲去得最多的地方,却是海子墙外的那片树林子。
  从前我没有体会、没有思考,当然也就没什么感觉。在我一觉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母亲早已扫了一大“草褥子”树叶回来后,把饭给我们做好。至于她什么时间起的床,连她自己都说不清楚。 
  都说母亲的胆大,我后来才明白,她不是胆大,而是被生活逼的。俗话说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假如在秋天没有充分的储备,待到来年春天,你就是下再大的力气,也没了机会。  在那一个个风起叶落的深夜,有时一弯残月斜挂,有时伸手不见五指,就是没有猫头鹰叫声,单单是那飕飕的凉风吹过,也让人不寒而栗。 
  母亲说,天快亮时总要黑上一阵,很多时候,她根本就看不到树下面的叶子,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估摸着扫。 
  母亲虽然胆大,但也不是不害怕。有一回,母亲扫着扫着,就突然直接回来了,连前面扫的几堆树叶都没要。 
  母亲说,她正扫着扫着,突然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个黑东西,起初她以为是谁家的猪趴在那里,见一直没动静,又认为是谁忘在那里的破棉袄。当她最终鼓足勇气向前用扫帚试着按了一下时,只觉得下面软绵绵的,她什么也没想就直接回家了。 
  至于到底是什么,母亲一直也没弄清楚,反正不是她认为的那两样东西。在那一个被人称之为很“紧”的地方,遇到这样的情况,岂不是恰恰验证了人们的传说。即便是这样,第二天母亲还是又出去扫回来不少的树叶子。 
  如今已是八十多高龄的母亲啊,不知您是否还记得那晚的情景? 
  又是风起叶落时,我终于明白,如今您为什么面对成堆的树叶被人们视为垃圾会那样的落寞。您的内心,一定会有更多的回味、更多的故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