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古城——行走的历史书
2014年11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本报记者 王茜茜 片/本报记者 李运恒

  无棣古城吴式芬故居百年房舍。 (资料图)
  保存下来的百年古居。
  古城,是一部行走在路上的历史书,建筑是这本书中最能窥见小城故事的字符。一座座亭台楼榭,除了沉醉于美不可言的设计,更讲述一座城市的文化。无棣县海丰街道城里村就是一座会讲述无棣历史的古村落。
  近期,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公布了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单,无棣县海丰街道城里村成为滨州市唯一入选的古村落。城里村是无棣的古城,讲起无棣十字街,几乎每个年过20岁的无棣人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比如比邻而建的村民住宅,比如那座海丰塔,比如一座座古建筑。似昨日还走过的乡间小路,此刻已是花园楼阁。循水踏歌,思古探幽,触摸这个古村的厚重历史。
  拨开历史烟云,寻访城里村的前世今生。“无棣”始见于《左传》,周武王封太公建齐国于营丘,封土之四履为“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无棣古城形成于商周,发展于隋唐,繁荣于明清,东西宽240米,南北长480米,占地11.5万平方米,四向建有城门,荷花湾等水系与城外护城河环绕相联。一座座架起的石桥将这座寂寞的古城和繁华的街道联通。
  这里有始建于唐代的海丰塔、大觉寺;明户部尚书王佐“王府”被清代吴氏家族吴自肃购得,成为清代海丰吴氏大院,成为现在的吴式芬纪念馆所在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县衙大堂被保留的相对完整。一位老村民告诉记者,“多亏了这些老建筑被公安局、供销社、学校占用了,不然早就在文革期间被毁了,这些可都是无棣的宝贝啊!”人们常说,无棣古城是鲁北文化的代表,“观一城则窥鲁北全貌”。站在一座高高的城门上俯瞰,四周是繁华的新建小区、商场,碧水青波环绕,在蓝天下,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古建筑,更显得恢弘而挺拔。
  目前无棣古城改造正在建设中,按照“存古、复古、创古”原则,突出“古”“水”两个重点,截至目前荷花湾、护城河、清波河、吴家湾四项水利风景工程正在收尾;吴式芬故居、老县衙、角楼、四城门及四城门桥等古迹恢复工程基本完成,城水相依,碧水灵动,无棣古城国家4A级景区创建工作已经启动。
  逝去的不是寂寞的,人事代谢更新,城镇存废变更,古今往来都在遵循这一不变定律。不过,在存古创古的同时,最重要的是一种对历史遗迹的珍视、对乡愁乡情的在乎。一座古城池,把人们的目光集聚到这里,让人们忍不住把脚步移挪到这里,怀抱着古建筑的敬畏,凝望着这座古城的温柔。

  县衙大堂遗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