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机制推进农村学校建设
2014年12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2月22日讯(通讯员 柴志军) 今年以来,威海市财政局通过科学规划、一校一案、以奖代补、经费保障等四项机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财政部门按照“市域一体化、全域城市化”的要求,统筹考虑农村人口逐年减少、中心城区及重点开发区域学龄人口持续增加、二胎生育政策放开等因素,科学分析预测未来学龄人口的分布情况和增长规律,对全市需要保留及新建、改扩建的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科学、合理地布局规划。针对每所学校的基本情况,按照“一校一案”的原则,制定详实的实施方案。分清轻重缓急,合理确定项目实施顺序,梯次推进,形成了任务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并采取“领导挂包、定期调度、强化管理”等措施,全面加快工程建设。
  市级财政设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奖补资金350万元,采取奖补结合、以奖为主的方式,对完成情况好的区市和学校予以奖励,充分发挥市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确保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建设资金以县级为主进行筹措。
  在不断加大县级财政投入的同时,通过采取市场化运作、资产置换等方式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通过灵活多样的资金筹措方式,为学校标准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