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稳”当头,楼市调控担子不轻
2018年08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楼市调控,稳字当头。8月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辽宁沈阳召开部分城市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各地切实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系统分析当地房地产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风险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综合施策,把地方政府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确保市场稳定。
  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三稳”不仅凸显了楼市稳定的重要性、紧迫性,更以明确可感的调控目标,及时诠释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题中之义。
  在房地产市场上,地价、房价、市场预期高度相关。三者之间,任何一项稳不下来,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果房价地价持续上扬,市场预期不断看涨,炒房乱象的出现就会成为一种必然。“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能否守住这一定位,事关住有所居的民生福祉,事关经济转型、发展模式切换的成败。作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要贯彻“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要求,进而守住“房住不炒”的定位,首先就得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同时必须看到,强调稳定也是防止大起大落。房价地价上涨要“坚决遏制”,房价地价暴跌、市场预期急转直下的局面也须坚决避免,否则,可能会导致不应有的恐慌或混乱。
  对地方政府而言,落实“三稳”的主要难点恐怕不在于防止价格暴跌、避免市场恐慌,而在于“遏制上涨”。仅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地就陆续出台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两百次左右,实施限售限购的城市多达五十余个。调控密度、精度、力度都堪称空前,也确实收到了不错的调控效果。但是,也有不少地方在调控过程中搞“小动作”,借助“落户新政”之类的“变通”,为本地房地产市场“护航”,以至于调控之下,当地房价依然不断上涨。主要原因就在于,不少地方政府早已习惯了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乐见房价、地价、市场预期三者之间相互激荡一路上扬。
  在这个意义上,住建部强调把地方政府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搔到了房地产调控的“痒处”。一个地方,地价稳不稳,房价稳不稳,人们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稳不稳,可感可知,一目了然。以此为监管各地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抓手”,客观上极大地压缩了地方政府“变通”的余地,促使各地切实持守“房住不炒”的定位,在房地产调控与经济转型中动真格见真功。
  为此,在对各地提出加快制定实施住房发展规划、抓紧调整住房和用地供应结构等一系列要求的同时,住建部还特别提出将建立房地产市场监测体系,完善对地方房地产调控工作的评价考核机制。要严格督查,对工作不力、市场波动大、未能实现调控目标的地方坚决问责。毫无疑问,对一些地方政府而言,“三稳”这副担子注定不轻快。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