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壹读·评论

A03版:壹读·关注

A04版:壹读·聚焦

A05版:壹读·关注

A06版:壹读·动向

A07版:壹读·关注

A08版:学堂

A09版:学堂

A10版:动向·国际

A11版:文娱·人物

A12版:青未了·写作

A13版:乐动·足球

A14版:乐动

A15版:新闻·速览

A16版:重点

L01版:今日聊城

L02版:今日聊城·城事

L03版:今日聊城·要闻

L04版:今日聊城·城事

为市民谋利的“共享车位”应尽快推广

齐鲁晚报     2020年04月20日
  只有让更多的单位加入进来,实现更多车位的共享,给市民提供更多的方便,才能实现“共享车位”的良性循环。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4月18日,济南市槐荫区推出1024个“共享车位”,供市民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免费使用。这是缓解城市停车难的实招,得到了舆论一致好评。现在市民更关注的是,在槐荫区“破题”之后,“共享车位”能否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推广。毕竟,“共享车位”的优势体现在规模效应上,被“共享”的车位越多,市民得到的便利就会越多。
  资源共享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些年来,共享经济如火如荼,公众已经接受并习惯使用“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共享产品。与之不同的是,槐荫区推出的“共享车位”是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产品提供给市民的。政府无需过多投入,只需盘活存量资源,就能增加公共服务的供给,这体现了城市治理中的“互联网思维”。26家文明单位拿出1024个车位供市民免费使用,既能让利于民,也能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市民消费,确实是一招多赢。
  加大公共停车场建设固然是解决市民停车难的必要举措,但是盘活现有闲置资源,实现车位的“共享”,见效更快、回报更高。在很多城市,停车难的另一面是大量车位的浪费和闲置,车位利用率太低,空置率太高。早在2015年,济南就做过尝试,鼓励单位、小区和其他内部停车场把车位的空闲时段贡献出来,给临时需要的社会车辆使用,但是后来因为个别车主未能按照约定使用车位,一些单位感觉操作不方便,最终没能继续下去。由此可见,比破局更重要的是解答如何尽快推广“共享车位”的问题。只有让更多的单位加入进来,实现更多车位的共享,给市民提供更多的方便,才能实现“共享车位”的良性循环。
  槐荫区在“共享车位”上开了一个好头,如果其他城区也能及时跟进并接轨,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大规模的“共享”,不仅会让市民的获得感倍增,也会有效缓解济南当前面临的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这两年,济南跑出了省会发展的加速度,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和可喜成绩。济南市民在感到自豪的同时,也被交通拥堵和停车难困扰着。解决这个难题,需要各尽其能,更需要合作共赢。
  槐荫区有关领导表示,该区将发动更多的文明单位拿出更多的共享车位供市民使用,还将推广错峰停车,党政机关下班之后,周边居民群众可以把车停到党政机关大院。这是“共享车位”在未来的升级,也将进一步缓解槐荫区的交通拥堵和停车难。但是,从城市治理层面看,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通常是全局性问题,如果只在局部范围内改进,往往见效甚微。就这个问题而言,“共享车位”既需要升级也需要推广。此外,槐荫区提供免费车位供全市市民共享,其他城区也应拿出对等的停车资源参与进来,实现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以共建作为共享的基础,如此才不失公平。
  要尽快实现“共享车位”在全市范围的推广,既需要以文明为杠杆撬开更多单位紧闭的车位,也需要以利益为杠杆让更多的参与者感受到共享带来的共赢,既需要用好市场的手也需要用好政府的手。“政府不能钻到钱眼里!”槐荫区决心做好“共享车位”,是为市民谋福创利。1024个车位只是槐荫区的一个开始,槐荫区迈出的这一步也应该只是济南的一个开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