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壹读·评论

A03版:壹读·关注

A04版:壹读·聚焦

A05版:壹读·关注

A06版:壹读·动向

A07版:壹读·关注

A08版:学堂

A09版:学堂

A10版:动向·国际

A11版:文娱·人物

A12版:青未了·写作

A13版:乐动·足球

A14版:乐动

A15版:新闻·速览

A16版:重点

L01版:今日聊城

L02版:今日聊城·城事

L03版:今日聊城·要闻

L04版:今日聊城·城事

106家济南本地零部件企业参加,一场供需对接会的背后:

重汽供应链之变带来什么样的机遇

齐鲁晚报     2020年04月20日
  2月12日,山东重工(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开工建设。整个产业城计划投资1535亿元,将在5-8年建成。
  4月16日,一场特殊的供需对接会在济南市莱芜区举行。济南当地的106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通过报名参加对接,对接会的“主角”则是济南市最大的商用车整车生产企业中国重汽集团。从企业长远规划和应对疫情的角度来看,重汽将尽可能提高济南或周边地域供应链配套率,保障供货和供应链的稳定性。这也给济南汽车产业链带来了新一轮提升机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于悦         

供应商优化至2600家
省内企业占到35%

  4月16日的这场供需对接会,已是一个月内济南召开的第三场产业链供需对接会,现场座无虚席,面对重汽提出的产业链配套需求,数十家企业展开自我推销,三个多小时的对接会座无虚席。
  中国重汽作为一家商用车整车生产企业,对供应商的资质、规模、产品质量的要求极高。同时,随着近年来中国重汽改革力度的加强,企业对于供应链条的改进也在进行。想要进入中国重汽的供应商圈子并非易事。“我们配套产品的供应商有2600多家,山东省内配套企业占比35%,江浙占23%,湖北占6%,河北5%,其他31%。”在16日的济南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供需对接会上,重汽集团采购中心副主任王霞说。
  针对供应商体系存在散、乱、差的现象,重汽一直在进行着改革,在去年召开的中国重汽集团供应商大会上透露,重汽的供应商已从以前的4500家减到了4000家,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旭光讲道,希望在2020年,将供应商数量至少减少1000家。从这次对接会上透露的供应商数量来看,重汽的这一改革已有成效。
  而疫情的到来,也给这场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自大年初三复工以来,中国重汽就开足马力保订单促生产。一季度,中国重汽克服国内、国际零部件资源保供的压力,生产重卡5万辆,与去年基本持平,特别是3月份,实现重卡生产入库2.35万辆,创造了新的月度产量纪录。
  能取得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并不容易。重汽的部分供应商,特别是湖北的供应商因为疫情的到来出现了困难。据了解,中国重汽在湖北的供应商涉及车桥、铸锻件、锁等,“其中锁类就有15个下级产品,他们的供应商又分布在广东、江苏等地,就缺少这么一个小件,整车就装不起来。”王霞说,为了保证生产,他们将模具、半成品等运至其他供货方,其中就包括济南本地的企业。
  对接会现场,不少济南本地企业都表达了想与重汽合作的意愿。钢铁是汽车的主要原材料之一,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既有冷轧也有热轧,既有普碳又有不锈,从上下游方面应该都是资源比较好的供应商,合作空间很大。”
  王霞也说道,重汽的复工复产得到了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部门在配件物流、商品车运输等方面解决困难,为重汽的复工复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地配套率正提高
不乏核心零部件

  目前,在重汽配套供应商中,济南有340家,占13%,不过仍存在结构上偏低,供货额不高,智能化、电控等高端产品比较欠缺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济南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的改善,这种状态已逐步开始改变。仅以高新区为例,济南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维国介绍,在中德企业合作区,有4家德资企业因重汽落地济南。博世汽车转向系统(济南)有限公司每年向重汽提供十几万台转向机;福士汽车零部件(济南)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商用车底盘、气制动管路、发动机油管等产品;大陆汽车电子(济南)有限公司每月向重汽提供2.75万个组合仪表;汉格斯特滤清系统(济南)有限公司专门为重汽提供机油过滤模块。
  这其中,不乏底盘等核心零部件。山东小鸭精工、济南豪曼汽车等本土企业,也通过努力进入了重汽的合作伙伴圈子。
  “建设世界一流的商用车集团,没有一流的供应商体系就是空话,要从全球引入优质高端供应商,推动济南当地化制造落地,构建、优化国际供应链体系。”谭旭光此前曾表示。其中的当地化制造无疑能够促进济南汽车制造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产业链的本地化非常有必要。”王霞在对接会上表示,今后将在技术、品质等满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济南或周边地域供应链配套率,保障供货和供应链的稳定性。
  供需对接会上,济南市工信局局长汲佩德也表示,无论从产业链安全还是降低成本来说,提高本地产业配套率,实现本地链式集群发展,都是好的做法。“龙头企业要帮带本土配套企业,本土企业也要提高自己产品的性价比。”汲佩德说,要围绕本土化,降低物流成本,形成最稳定的产业链条。
  “重汽轻量化项目转型对铸铝企业而言是一个发展机遇。但疫情下,怎么把本土供应链赶快接起来?本土企业如何配套好、服务好龙头企业,为家门口的产业链配套做出贡献?这个机会花落谁家,最终还是看企业实力。”济南慧成铸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燕岭说。
  未来,要真正实现商用车全链条的产业集群,济南还需要吸引、培育更多的优质零部件生产企业,在济南及周边聚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