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天开海!六千渔船整装待发
渔民出海作业须办船民证
  • 2013年08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9月1日就要开海了,开发区初旺港的渔民正在忙着拉网,为出海做准备。在他们身后,众多船只泊在岸边,红旗猎猎,整装待发。 本报记者 李泊静 摄
  29日,开发区初旺港,一位渔民正给家里打电话,让家里安心。 本报记者 李泊静 摄
  本报8月30日讯(记者 李娜 通讯员 臧宝东 柯可) 2013年黄渤海伏季休渔期为6月1日12时至9月1日12时。本周天,烟台6000多条渔船可出海捕捞。连日来,记者在莱州三山岛渔港、养马岛中心港、开发区初旺港走访,大马力渔船已经整装待发,准备开启今年的秋季捕捞。
  “发”、“一帆风顺”……30日,还没到养马岛中心港,记者就看到了红色的旗帜。渔船内已经装好了渔网、鱼箱、食用油和蔬菜等,这些渔船一般在200马力以上,最大的450马力,他们出海一趟需要四五天。
  满载而归,是渔民们最想听到的吉利话,但只要是长期出海的人都知道,海洋资源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消减,捕鱼这个活儿越来越不好干了。
  一条大渔船的轮机长刘明岩说,他在海上干了20多年,说不清为什么鱼少了,只知道出海打鱼的时间越来越短,能见到的鱼类也越来越少。“1990年的时候,一年出海10个月,后来有休渔政策了,出海六七个月;现在一年只出去四五个月。”除了这个变化,他还有一个感慨,那就是船只越换越大,出海跑得也越来越远。
  “如果到海上工作不办理船民证,按照规定是要被罚款的。赶紧带着身份证到派出所办理吧!”在发现两位外地打工者还没有办理船民证后,牟平的边防民警督促他们赶紧办理。
  伴随着新的捕捞期的到来,大部分渔船已经更换船员,其中有些人是第一次从事渔业捕捞。30日,烟台当地边防部门正按照相关规定组织人员对船舶安全状况以及船舶证件办理情况做集中检查。发现个别新来的员工,还没有办理船民证。按照《山东省沿海船舶边防治安管理条例》,没有船民证出海作业,个人要处以1000-5000元罚款。
出海成本高 一天花八千 不过船老大有信心 预计能有个好收成
  本报记者 侯文强

  招满7个船员、买好2万多块钱的渔网和绳缆、240马力的铁壳船整修一新……施立森的渔船停靠在莱州市三山岛渔港内,就等着出海了。
  船老大施立森今年54岁,在海边长大,从海上讨生活,打了30多年的鱼。他年轻时开的是木壳船,嫌马力小拉货少,到2002年换了铁壳船,几经翻修,现在达到了240马力。
  “看天吃饭,捞不上鱼来就得赔钱。”施立森说完后,给记者算了一笔他的出海成本。
  开船出海,柴油的成本最大,一吨柴油7500元,他的船跑一天要烧0.7吨,得花5200多块钱。
  7个船员工资也不是小数目,其中最低的一天也要280元,保底月薪8500元;有点技术的就要月薪9000元或者9500元,“帮舵”的工资最高,保底月薪是1.2万元。这样算下来,7个船员每天工资支出是2300元左右。
  再加上每天消耗的七八十块儿冰的钱、油盐酱醋蔬菜米面钱、机器保修维护运输费等“小钱”,施立森出海一天要花8000多块钱。
  刚开海的话,渔船一两天就要靠岸卸货,随着收获越来越少,渔船的靠岸间隔慢慢变得越来越长,最长要十来天才能靠一次岸。
  “今年休渔期管得严了很多,估计开海后能有个好收成。”施立森笑着说,往年这个时候,违规出海捕鱼的船都快忙活一个月了,而今年有好几条船被查了,听说罚了不少钱。
  30日下午3点,三山岛渔港内,车来人往一片繁忙景象,岸上的人忙着补渔网、船上的人忙着布置缆绳。施立森的铁壳船挂上了崭新的五星红旗,等着9月1日开海后破浪出航。
冰块商备足冰块待开海 开海后,每天能卖3000-6000块冰
  本报记者 侯文强

  即将开海,冰块儿商人施建涛也忙活起来。每艘出海的渔船都要备足冰块儿,才能保证将海产品新鲜地运到岸边。
  “打鱼是看天吃饭,冰块儿生意是看鱼吃饭。”施建涛说,渔船打上来的鱼多了,需要的冰块儿就多,他的生意就好做了。
  施建涛做了16年的冰块儿供应商,他的冰库里能存放5万多块儿冰,在当地很有名气。往年开海后,他每天都要往渔港上运送3000-6000块儿冰块儿。
  在莱州市三山岛,和施建涛竞争的冰块儿供应商有八九家。但他并没有扩张生意的打算,这些年来一直维持着上述的规模,“有点不太愿意干了”。
  原来最近几年来,电费和人工成本越来越高,施建涛的生意并不好做。施建涛说,一块儿冰,3块钱,其中电费要花8毛钱,人工要花5毛钱,水费需要1毛钱,再加上运输费、维护费等,他觉得越来越不挣钱了。
海上信号差 出海前先给家里打个电话
  本报记者 李娜

  渔船物资准备完毕,就要开始下半年的工作了,在码头上除了聊天,船工还会给家里打个电话。
  在开发区初旺港,一位30岁左右的船工正趴在船沿打电话,脸上的笑看起来很幸福。“小宋啊,给媳妇打个电话那么长时间啊!”在岸上的两个老船工不时抬头打趣他,他背过身去,继续和电话那头的人聊着。
  “等到开了海,就忙得没时间了,再说海上信号差,经常打不通电话。给家里说一声,让他们安心。”安徽的一位男子说,比起十几年前,现在和亲朋联系方便多了。“以前不是每个人都有电话,想和家里联系得跑很远的路,打公用电话。一两个月跟家里联系一次。”
  因为出海苦,肯坚持下来的人一般是40岁左右甚至年龄更大的男劳力,初来乍到或者刚干了一两年的人,对这项工作是爱也爱不起来,恨也恨不起来。因为他们知道,在海上工作比在陆地上干活挣得多,年底老板不压工资。
  每一个在海上工作的人都怀揣着一个梦,希望日子过得更好。有的打算挣了钱到城里买套房子,有的是为了供孩子读大学,也有的是为了攒点养老钱。
“90后”小伙对出海 既好奇又打憷
  本报记者 李娜

  在开发区初旺港,老家河南的王振方是少有的小伙子之一。1993年出生的他,是跟着舅舅一起到烟台的,和他差不多大的还有一个同乡小伙。星期天就要开始渔民生活,他既好奇又有点打憷。
  高中没毕业,王振方就离开家出去打工了,开过铲车、挖掘机,在电子企业加工零件,在工地做小工……20岁的王振方一说话露出小虎牙,说话声音很小。说起干过的职业,他笑笑说啥都干过,就是没出海打过鱼。
  海边混杂着马达声、风浪声,这里工作的人说话声音也分外大,只有刚来的两个小伙子,说起话来还是和原来一样小声音,大家听起来都不适应。“干上一个月肯定就变了,在海上不是说话,是喊话!”
  王振方的舅舅说,外甥很调皮,福建、广州、北京各地到处跑,从没在一个地方久待过,挣的不如花的多。这次带他来烟台,希望能让他知道生活不易,得知道攒钱过日子。作为新手,王振方的工资不到舅舅的一半,随着经验的丰富,他的工资也将跟着涨起来。
  “船漂在海上,然后吃睡在船上,晚上捕鱼,呵呵,之前都没这样过。”这个星期天就要出海了,王振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适应船上摇晃的生活,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晕船,他有些担心有点打憷,但更多的是好奇。
  他说来到烟台快半个月了,自己变化最大的就是“黑了10倍”,胳膊上晒掉了一层皮。烟台比河南凉快很多,但是他还是学着舅舅的样子光着脊梁,原本被叫“小白脸”现在成了“包黑炭”。
  王振方的舅舅说,其实孩子能跟他出海,心里已经很认可他了,“这边20多岁的孩子,哪有愿意遭这个罪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A01版:重点
 A02版:重点
 A04版:壹读
 A05版:广告
 A06版:壹读
 A07版:壹读
 A08版:身边
 A11版:娱体
 A12版:娱体·运动
 A13版:娱体·运动
 A14版:娱体·运动
 A15版:天下
 A16版:天下
 B01版:世界周刊
 B02版:世界周刊·观点
 B03版:世界周刊·人物
 B04版:世界周刊·纪事
 B05版:青未了
 B06版:青未了·书坊
 B07版:青未了·书坊
 C01版:今日济南
 C02版:今日济南·抢眼
 C03版:抢眼
 C04版:今日济南·都会
 C05版:今日济南·都会
 C06版:都会
 J01版:今日烟台
 J02版:今日烟台·抢鲜看
 J03版:今日烟台·抢鲜看
 J04版:今日烟台·综合
 J05版:今日烟台·专版
 J06版:今日烟台·关注
 J07版:今日烟台·关注
 J08版:今日烟台·焦点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