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成两会必答题
1小时记者会,环保部陷“霾问”
2014年03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部长,您戴口罩吗?”“环保部长说今年京津冀雾霾情况比去年有所好转,但遭到网友吐槽,雾霾成因究竟是什么?”……
  两会期间,“雾霾”是记者们最常问到的问题,它先是被抛给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随后又被抛向走在“部长通道”上的环保部部长周生贤。 
  8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不出所料,提问又是从“雾霾”开始。
本报特派记者 马云云 3月8日发自北京          
环保部发布会,记者提问“不客气”
  8日的发布会,记者们一开始就有点“不客气”。第一个被点名提问的记者上来就说雾霾,“周部长说今年我们京津冀的雾霾情况要比去年有所好转。”她的问题非常尖锐,“我们注意到网民纷纷吐槽没有感受到。那么雾霾的成因究竟是什么?是不是要等到中科院投资5个亿的烟雾箱子建成了、运行了,我们才能知道?” 
  发布会上,类似的问题不时被抛给吴晓青。一名境外媒体记者问,治污迫在眉睫,但会影响到中国的就业和GDP数字,请吴晓青谈看法。 
  如果说上述问题有些沉重,一名中国记者的提问则稍稍缓解了现场气氛。鉴于此前其他部委的几场记者会,都是正部长出席,这名记者问:“环保问题这么受关注,为什么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没有来?”引起现场一片笑声。 
  直到发布会结束,仍有记者追问吴晓青戴不戴口罩。
  实际上,早在5日,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就遭遇了这一问题,当天走上“部长通道”的周生贤被媒体拦住,一名男记者向他喊:“周部长,您戴口罩吗?部长,您家用空气净化器吗?” 
环保部承认存在不作为现象
  “问得越尖锐,表明民众对解决雾霾越迫切。”一名记者说。 
  问题来了,部长们也不回避。“挥之不去的雾霾再次反映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环境形势异常严峻,我们在追求GDP的同时,也为此付出了环境的代价,而这个代价是沉重的,是巨大的。”吴晓青这样说。 
  他同时坦承,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体制性障碍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现行的生态管理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还不够,部门职能分散、交叉较为突出,政出多门、权责脱节、力量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突出,影响了行政效能,削弱了环境监管的合力,基层的监管能力薄弱,甚至还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现象。 
  周生贤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也毫不客气地表示,部分地方存在政府保护,用“唯GDP论”指导工作,部分环保部门监管不到位,有的地方还存在不作为的现象。
  细心的记者发现,当天周生贤是“有备而来”。在被记者拦住后,见有其他部委负责人在接受采访,他就在一旁等待了几分钟,然后走到发言席,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我国在治污方面的做法,回答内容全面,条理清晰。 
代表团开放日,一半问题问雾霾
  实际上,8日的记者会上,整整一个小时时间,有一半问题与雾霾有关。两会上,有关雾霾的提问也绝不仅仅是环保部部长们才会面对。
  2日的政协新闻发布会和4日的人大新闻发布会,都有记者问到雾霾。
  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以非常感性的方式回应了记者:“(雾霾)这口大锅压下来,大家在这儿生活,简直有点喘不过气来。”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感叹,“雾霾的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一些城市标志性的难题。” 
  之后,在北京、河北、河南、山西等污染相对严重省市代表团开放日上,记者们对这一话题的热情依然未减。 
  北京代表团开放日,中外记者所提的十余个问题中,有6个关系到雾霾和大气治理。 
  河南代表团开放日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一句“要向雾霾宣战”,引来了数十位记者追问。而在河北代表团开放日上,也有近一半提问与大气污染治理有关。
  代表委员们对雾霾的关注也达到空前热度。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副主席蔡威表示,应优先启动环保大部制改革,提高国家环保治理的效能,由环保部门统一行使防污治污综合行政执法权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