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坏”习惯
2014年03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林敏
  小时候,心目中的父母是伟大的,他们所说的话在我听来就如同圣旨,绝对言听计从,没产生过丝毫的怀疑,对他们佩服得简直是五体投地。等长大后再看父母,觉得他们是那样的平庸,特别是他们的生活习惯,简直让我无法忍受。
  父母被我从农村接到城里,本意是想让他们来好好享福的,但我们之间却相处得很不融洽,习惯则是造成矛盾的罪魁祸首。
  母亲自从到我家后,就主动担起买菜做饭的重任,每月交到她手中的生活费,往往一半也花不掉。生活质量当然大打折扣。我要母亲买二十块钱一斤的大活虾,她买回的却是十块钱一斤的死虾;让她买精瘦肉,她掂回来的却是五花肉;让她买一百多块钱一桶的名牌油,结果常拿七十块钱的普通油来凑数……就是对她自己,也是吝啬到极点,给她两百块钱买衣服,往往剩回一百多,不让她吃隔夜的剩饭,她竟然偷着吃……这种种的小气行为在我无数次劝说无果的情况下,终于有一天爆发了一场战争,我的好言相劝变成了大声斥责。母亲也有理,她说剩饭倒掉可惜、衣服能穿就行……而我却说,吃剩饭生病了,得花钱给治,哪头重哪头轻?衣服穿得赖了出去丢人,谁对谁错?由于观点不同,争吵并没解决半点问题,反而加深了矛盾。母亲说她住这儿丢我的人了,一个劲儿地要求回农村老家。
  更让我感到头疼的是父亲。他年轻时在农村做过生产队长,谁家有了矛盾都爱找他调解,结果养成了他爱管闲事的习惯。可城里的闲事跟农村的闲事不一样啊,由于他这个习惯,我没少跟着他担惊受怕。
  有一次,父亲看到一个流里流气的小伙子拉着一个姑娘的自行车不让走,姑娘无助地哭起来。行人都站在远处观望,唯有父亲走上前和小伙子理论。小伙子说姑娘撞了他,要钱看病。父亲一看,只是蹭破点皮,就说你让她走吧,我带你到医院看去!结果两人走到无人处,那小伙给了父亲几个耳光后转身而逃,嘴里骂着:让你个老东西多管闲事!父亲回家后,脸上的巴掌印被我们看出来,不得已说出了事情的经过。我自然吓得要命,警告他说:“如果给你两刀子,你不就完了?”可他倒好,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还说自己的两耳光换来小姑娘能得以解脱,这打挨得值……我听后差点气晕。
  又一次,两个老头打架,旁边围了好多看热闹的,就是没人上前拉。父亲看不下去,就上前去拉架,没想到一个打架者却说拉偏架了,竟朝父亲身上打了两拳……从那以后,我唯恐父亲再惹上什么麻烦,就不让他上街,只准许他在家属院或家里呆着。父亲说住城里如住牢狱,也坚决要和母亲一起回农村。
  事情陷入了僵局。我打电话向姐姐诉苦,没想到姐姐却说:他们俩都那样生活一辈子了,你想把他们改变不可能,还不如随他们的意……
  我静下心来想想也对,已经节俭惯了的母亲,给她再多的钱,她也不可能变得像年轻人一样大手大脚地去花;大街上,我们对打架闹事者能做到熟视无睹,但一辈子爱管闲事的父亲不可能做到无动于衷……既然他们这养成多年的习惯改不了,那我能做到的,也就只能在母亲炒的素菜当中加一盘红烧肉,在父亲管罢闲事挨了打后,劝说他要学会保护自己……还父亲以自由,给母亲以谦让,古人所说的孝顺父母,大概也就是事事顺着他们,不去刻意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