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着两瓶水,不为解渴为防火
防火人员防患于未“燃”,清明祭祀高峰全市未发生重大火灾
2014年04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4月6日讯(记者 李娜 李静 通讯员 宫焕康 蔡琛 姜宏) 防火条幅标语、手机短信提醒、广播喇叭播放……森林防火的宣传在清明节假期无处不在,身处防火第一线的工作人员也个个绷紧了神经。6日,记者从烟台市林业局森林公安局获悉,清明期间,大部分市民都用鲜花、植树等方式文明祭祀,港城未发生重大火灾。
  6日,记者在芝罘区西炮台烈士纪念碑所在进山路口,遇见了5名把守山头的森林防火工作人员。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5个人来自街道办事处、公安局、消防等部门,他们早上五点就来守着了,一直到晚上六点结束,中午有工作人员将饭送到山上,然后轮流吃饭。
  “今年特别重视,有带烧纸上坟的,我们用鲜花跟他们换,坚决不让带火上山。”采访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多名引导和工作人员的劝阻下,上坟祭祀烧纸放鞭基本没有,但也有些外地市民不理解,工作人员只好一路跟随,确保祭祀过程中不能出现用火的情况。
  记者注意到,不管是街道办的工作人员,还是原有的护林员,自己身上总是会带着两瓶甚至三瓶水。原本以为是为了各处查看巡逻用来解渴,后来才得知,除了自己喝的水,工作人员身上常备的两瓶水是用来防患于未然,见到小的起火隐患及时灭掉。
  “别小看这两瓶水,遇到那种扔烟头的和点香的能帮上大忙。”一位在篓子山防火现场的工作人员说,“带着水能够尽量将小火患控制住,等到火一旦着起来,就很难控制了。”
  烟台市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4日、5日是清明节祭祀高峰期,整体情况平稳,并未发生重大火灾。据了解,清明节期间,全市共有3600多名护林员全部投入防火攻坚战,一律取消休假,坚持24小时在岗备勤。其中县乡两级森林消防专业队伍135支,依托驻地部队和大型厂矿企业组建森林扑火预备队伍22支,配备扑火队员2300多名,在森林防火区全面禁止野外用火。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县市区街道办事处都购置了大量鲜花,在市民祭祀的时候用鲜花换烧纸,以此引导市民文明祭祀,杜绝火种上山。

遇到执拗的 要劝半小时
  森林防火工作,意义在于防,在传统祭祀和红色森林险情之下,防的意义就更大。按照统一安排参与防火守山的工作人员,需要早5点到晚6点随时在岗。由于早晚温差较大,在山上的防火员们还穿着大棉衣。 
  在西炮台烈士林园看到在通往上山的路口,摆放着白色和黄色的菊花,这些都是用来跟祭扫的市民换纸钱用的。道路两边的坟头上,没有焚烧纸钱的痕迹,纸钱和其他祭祀品直接安放在了坟墓周围,有的则插放了一些塑料花。
  记者注意到,几乎每片坟头都有专门的人守着,每当有祭扫的人前来,防火工作人员都静静呆在一边,等待祭祀完成后,检查一遍,确认没有火灾隐患再到下一个防守点。
  张祖江是西炮台的老护林员,据他介绍,这些年这里祭扫的变化原来越明显,绝大多数市民能够接受现在的文明祭祀方式。不过仍然有一些外地市民无法接受,遇到这种情况,至少得花上半个小时来劝说。
文明祭祀 引导是关键
  为引导市民文明祭祀,不少县市区街道办事处购置了大批鲜花,免费发放给市民,换取市民手中的烧纸、香、打火机、火柴等可能引起火灾的物品。据了解,仅莱山区滨海办事处在祭祀高峰期就分发了8000余枝鲜花,初家办事处也分发了2000余枝。
  “现在大部分市民都很配合,防火意识也高了。”芝罘区农发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民俗专家鲁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兰玲认为,倡导市民文明祭祀引导是关键。兰玲认为,上坟烧纸放鞭只是一种寄托哀思的方式,可以引导市民转变方式,文明祭祀,例如送鲜花、仿真花、花圈,或植树等方式,也可以统一建立祠堂,或者设置专门的区域进行祭祀,远离林区,确保安全。同时加大宣传,让市民知晓火灾带来的重大危害,提高大家的防火意识。
本报记者 李娜 李静 
通讯员 宫焕康 蔡琛 姜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