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熊”结束冬眠了吗?
2014年05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几天前,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部司令卡莱尔对外披露了一则消息,俄罗斯空军的图-95远程战略轰炸机不仅抵近美国本土加州海岸,还绕飞美军太平洋重要基地关岛一周。
  图-95远程战略轰炸机到美国家门口转悠一圈,只是其近期频繁出动的一个缩影。同样是图-95,在4月23日曾以两架编队抵近英国领空,4月25日则又出现在荷兰、英国和丹麦附近的北海空域。此外,俄罗斯军机近期频繁抵近日本领空。据粗略统计,在3月26日之后的两周时间里,俄军机有12天飞临日本空域。在乌克兰危机持续升级的背景下,被危机感重新唤醒的北约,一下子想到了自己在冷战时期给这个空中幽灵取的代号——“熊”。
  用“熊”来指代图-95再贴切不过了。作为俄罗斯空基战略核打击力量的重要载体,以图-95等机型为代表的远程战略轰炸机就是俄罗斯大国硬实力的象征。然而,这样一件利器在苏联解体后的十几年里一度默默无闻。改变发生在2007年,当年8月17日,俄总统普京宣布恢复远程战略轰炸机的例行战斗值班飞行。
  在当前的国际关系格局重构的背景下,俄罗斯面临的战略压力来自东西两边——亚太地区的美国和欧洲的北约。乌克兰危机爆发前,美国主导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在遏制中国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谋求限制俄罗斯。日本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铁杆盟友和战略支点,驻日美军规模庞大,加之朝鲜半岛事态不稳,美韩频繁举行大规模军演,俄罗斯无法视而不见。
  乌克兰出现乱局后,俄罗斯认为这是西方不断挤压蚕食俄战略空间的又一狠招,被逼到墙角的俄罗斯不得不反弹——从西部军区到东部军区频繁展开涵盖多兵种的大规模军演,还在今年3月初成功试射了一枚“白杨”洲际弹道导弹。今年4月,俄罗斯一架没有武装的苏-24强击机在靠近罗马尼亚的黑海公海海域12次抵近美国海军“唐纳德·库克”号导弹驱逐舰飞行,时长达90分钟。就在5月8日,俄北方舰队“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和“基洛夫”级“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进入英吉利海峡,驶向北大西洋进行作战训练。此举大有叫板北约、一展俄罗斯大国雄风之意。
  俄罗斯海空军的战斗值班和抵近侦察行动,在全球有必要的地区出现俄罗斯军机和舰艇,一方面是出于国防安全和国家利益需要,更重要的是,普京视之为一个大国所必须达到的硬杠杠。这样看来,图-95近期频繁出动也就不难理解了。
  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后,普京的支持率飙升。5月1日,10万人到莫斯科红场参加五一节大游行,这也是苏联解体后的第一次。5月9日,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9周年的阅兵式。普京,俄罗斯这艘大船的掌舵者,在完成两届总统、一届总理任期的积累后,当他第三次坐在俄罗斯总统的位置上时,重回强大的俄罗斯这一目标若隐若现。正如普京就克里米亚入俄发表的极具爱国激情的演讲中所言,“我们正遭遇来自外部的各种压力……我们将接下那些不负责任、极具攻击性的言论,并用相应的手段来回应。”普京是在提醒:小心,“熊”出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