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犹如空气和水须臾不离——
如何做自己情绪的国王
2014年07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情绪犹如空气和水,对人类来讲,须臾不可离。它驱动着我们的行为,反映着我们的内心,盘踞在身体的深处,似无形的力量,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而身为主体的我们,绝不愿像个扯线木偶任其摆布,如果可以选择,没有人会拒绝:做自己情绪的国王!
  □舒天(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今天
你情绪化了没有?

  当下,“某某族”一般用来概括某一行为或内在趋同的特定群体,如月光族、啃老族、急婚族、隐婚族等等。无疑,这些冠以“族”的类群,也都显现了情绪化世界不同侧面的隐忧。
  “路怒族”大家都不会陌生,是指带着愤怒和攻击性开车的司机。有调查显示:70%的人“一遇堵车就着急上火”,65%的人“开车时骂骂咧咧”,60%的人觉得“被别人超车、插队就开骂”的情况最为明显。
  “奔奔族”,“东奔西走”之族。指生于1975年—1985年这10年间的一代人。奔奔族曾被称为“当前中国社会中最重要的青春力量”,多一路急奔在事业的道路上,同时又是压力最大的族群,爱自我宣泄以表达对现实的抗争。
  年轻姑娘小王是个典型的“情绪暴走族”。在家跟宠爱她的父母大呼小叫,上学时和同学之间争执不断,工作后性情阴晴难定,难以和同事和平共处,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每天都没有好心情”。一会儿对别人“羡慕嫉妒恨”,一会儿又觉得全世界的人都敌视她、算计她,周围的人认为她反复无常,她自己也很少有心平气和的时候,充斥着焦虑、紧张、愤怒和迷茫的生活让她沮丧不已。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既是足球盛宴,也是情绪大爆发的专场。胜利者的欣喜若狂,失败者的号啕痛苦,疯狂球迷的雷人雷事,“球迷怨妇们”的满腹牢骚,还有由此引发的形形色色的闹剧。葡萄牙队的著名球员“佩佩”,论身体素质和技术战术能力,被誉为当今最出色的中卫之一。但他频发的“脑残时刻”坑苦了队友,遭到众多球迷炮轰,江湖戏称“武僧佩佩”。 6月17日凌晨全球瞩目的德葡大战后疯转的搞笑段子如是说,裁判:“那个顶人的,过来,你叫什么名字?”佩佩:“呸呸!”裁判:“红牌!”
  是啊,每个人都有体验,情绪是高兴是伤心,是狂躁是抑郁,情绪就是每天的喜怒哀乐。在这个世界上,似乎没有人逃得出情绪的天网:明星之间“互黑”对骂,某某官员抑郁跳楼,乘客为公交车座位大打出手,商贩为摊位车位聚众闹事,业主因噪音泼粪泄心中怒火……每天会发生多少情绪化的事情?情绪化的人又有多少呢?难以计数。
不良情绪造访,
谁之过

  情绪没有好坏正负对错之别,只有消极积极之分。无论与生俱来还是后天形成,每一种情绪,都提供了一个机会,供我们品味酸甜苦辣的百味人生,感受美妙艰辛的生命之旅。然而,积极的情绪有协调和促进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则起着瓦解和破坏的作用。心理学认为,不良情绪在行为上表现为无理智性、冲动性、攻击性等,既变化无常,又难以控制,影响我们的健康、生活与工作,甚至成为后果不堪设想的行为起端。究其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
  身体的原因。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情绪影响五脏,五脏失调亦会引起不同情绪反应。人的发育成长也会有些特殊时期,像前一阵子的热播剧《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不成熟的青春期撞上了爱生气的更年期,碰撞得不亦乐乎。作为女性,还要面临每月的生理周期、容易抑郁的孕期产期等特殊时期。研究还发现身体本身就存在周而复始的情绪周期,高潮期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活力,低潮期则容易急躁和发脾气。
  心灵的原因。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于丹老师曾说,觉悟是“见我心”。既然来自内心的体验,情绪也是另一种“见我心”,前者是见心知性,后者是见心知性情。圣经有箴言“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困苦人的日子都是愁苦,心中欢畅的,常享丰筵”。情绪的可控失控,看上去一念间,其内心的修炼大有文章,蒙灰生垢的心灵难以把持,还需“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心动”的禅宗公案也告诫我们,人不去领悟自性的空寂,不向内观照,必然容易躁动不安。
  境遇的原因。成功失败境遇两重天。面对顺境,一个人很容易积极乐观;倘若身处逆境,难免出现负面情绪。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郁闷惆怅;职场中,面对压力山大的任务烦躁不已;商场中,眼瞅每况愈下的业绩焦灼不安;家庭中,看到拖沓任性的孩子大发雷霆。在面临中高考、背井离乡、结婚生子、新入职、离岗离职等转折点时,忧心忡忡、萎靡不振、暴躁易怒,不知所措、不能自控,一不留神已沦为情绪的阶下囚。
调和感性理性,
我的情绪我做主

  弗洛伊德曾把心灵比喻为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少部分代表意识,而大部分埋藏在水面之下的则是潜意识。他认为,人的言行举止只有少部分是意识在控制的,而其他大部分都由潜意识所主宰,只是人没有觉察到而已。人类也很有戏剧性,有人追求淡定静谧,就有人追求情绪化的世界。但无论怎样,正是因为感性,人类才有情绪,但若无理性的融入,情绪便犹如脱缰的野马恣意妄为。选择做自己情绪国王的我们,可以综合运用“森田疗法”与“理性情绪疗法”的心理治疗理念,既要“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又要认清思想中的不合理信念,建立合乎逻辑、理性的信念,调和感性理性,我的情绪我做主。
  客观面对。正视永远是理性解决任何问题的第一步。有人的地方就有情绪,适当适度的情绪不仅是生存的前提,是态度和感情的代言,还是心智成长和成熟所必需的,否定和回避,只会适得其反。情绪可能会不期而至,从容以对,方能奠定驾驭情绪的根基。
  深度体察。了解才能控制。很多人情绪化时往往不自知,尝试适时提醒自己“我现在的情绪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可不可以调整一下?”认识情绪掩饰下的矛盾自我,是一种良性的自我消化。冷静而准确地自我觉察,可以“化情绪为力量”,挑选最能帮助自己的情绪。
  合理宣泄。消极情绪“宜疏不宜堵”。传统医学有“宣而愈”的说法,借喻到情绪化上,既要有感而发又要把握一个“度”字,及时宣泄“体内之毒”,绝不给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以机会。也可以变通一下表达方式,诉诸文字或歌声,或与良师益友分享困扰,倾听他人高见。
  巧妙排解。不良情绪的弥漫像阴沉的雾霾天,治理和转化是关键。通过读书、运动陶冶性情、修身养性,看看幽默剧、经典影片释怀放松,选择喜欢或感兴趣的事充实丰富自己,还可以通过行走、远足到开阔的大自然中,积蓄自我突破的能量,走出心态瓶颈期,感受空灵,体味顿悟。
  终极升华。下面这个故事或许会赋予我们更高层次的解答。青年问禅师:“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带给别人快乐的人?”禅师笑答:有四种境界,你可体会其中妙趣。把自己当别人,此是“无我”;把别人当自己,这是“慈悲”;把别人当别人,此是“智慧”;把自己当自己,这是“自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