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和好了,家还在希望也在”
莱州12岁女孩用爱拯救一个家,早晨四点半起床照顾瘫痪父亲
2014年08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聪慧和妈妈每天都要为爸爸做康复训练。   本报记者 王晏坤 摄
  徐聪慧每天都推着爸爸上街。 本报记者 王晏坤 摄
     清晨5点,天微微亮,莱州市程郭镇东蚕庄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小院里,12岁的徐聪慧已在忙碌。她帮着下肢瘫痪的爸爸翻了个身、擦洗手脚,接下来洗菜、生火、做饭,动作熟练得像个大人。对于这个小女孩来说,这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早晨。在过去的四年里,她就这样帮妈妈撑起了这个家。  “虽然现在有些困难,但爸妈和好了,家还在,希望也在。”徐聪慧说。
  本报记者 王晏坤
通讯员 王杨       
打姜窖突遇塌方,爸爸被砸下肢瘫痪
  徐聪慧的爸爸徐华今年42岁,2010年外出挖姜窖时遭遇一场事故,导致下半身瘫痪,丧失劳动能力,必需由别人照顾。
  “四年前我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是想尽办法挣钱养家,供聪慧读书,那时候她可是我们家的掌上明珠,不像现在……”回想起四年前,躺在床上的徐华很是难过。   那时的徐华干活非常卖力,其中打姜窖属于挣钱多也是最危险的零活。2010年6月4日一早,徐华像往常一样骑摩托车把正读一年级的徐聪慧送到学校后,赶着去帮别人打姜窖,可是没过多久,姜窖突然塌方,在窖底的徐华被砸个正着。
  当时入院诊断结果显示,徐华椎体爆裂骨折脱位并截瘫,肋骨也有骨折。为了省钱,只经过十天的住院治疗,徐华就回家了。
  “当时我和聪慧都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我们娘俩觉得天都塌了。”徐聪慧的妈妈卢金娥说。从此,卢金娥就要担负起照顾丈夫、婆婆和女儿的责任,除了家务农活外,她还找了份饭店服务员的活。

爸妈要离婚,她分头劝和留住这个家
  “我一直照顾他,还得在外面干活挣钱,他凭什么对我又打又骂?凭什么不信任我?我当时就打算离婚。”卢金娥说,原先温和的徐华在下肢瘫痪初期性格大变,甚至无端生事、打骂家人,这让她内心极度委屈和不平。
  这个温馨的四口之家,到了破碎的边缘。有一天晚上,当卢金娥要带着小聪慧离开时,小聪慧跪下哭着对她说,“谁照顾爸爸?奶奶怎么办?我给你们做饭洗衣服,我也可以下地干活。”
  此后,年仅8岁的小聪慧好像突然长大了,从扫地、擦桌子、洗碗到炒菜、做饭、洗衣服,一样样学了起来。在爸妈关系缓和后,小聪慧还像个大人一样,分头劝和。
  “聪慧给我说,她爸爸下肢瘫痪,肯定脾气不好,能让就让着他点,我想想也是,不能让孩子难过。”卢金娥说。
  另一头,徐聪慧也劝爸爸,说妈妈平时既要照顾他,还要打工挣钱,很不容易,不能再打骂了,要不然这个家就毁了。徐华听了也觉得自己有些过分,不能让这个家因为自己而妻离子散。
  “看到孩子这么懂事,我和徐华又谈了一次,为了孩子也要和好,不能总是发脾气逃避,生活得慢慢来,不能害了孩子。现在回想起来,要是没孩子,家早散了。”卢金娥说。
妈妈外出挣钱,她“承包”了家务
  从此,因为孩子懂事,徐华的脾气慢慢恢复到从前,卢金娥心里也不再感觉委屈,她不在家时,家里的各种家务活小聪慧“承包”了。
  如今,12岁的徐聪慧已经没有了同龄人的稚气,清晨4点半起床已不需要定闹钟。之所以起那么早,主要是因为6点半就要到学校上早读,提前一个半小时起床,才能照顾爸爸和做早饭。
  小聪慧说,因为妈妈平时务农和工作都很辛苦,还要挣钱还债,她就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就是照顾爸爸和洗衣服、做饭。她已经会炒很多家常菜,像黄瓜炒肉、西红柿炒鸡蛋、烧茄子、炒土豆片都做得很好吃。
  除了做饭、洗衣服外,徐聪慧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帮着爸爸擦洗身体进行康复训练。徐华说,如果有一天奇迹发生了,他也许会好起来。
  对于未来,小聪慧有一个大学梦。据班主任曲拓介绍,徐聪慧目前名次保持在班级前三名,品学兼优,经常在学校里帮助同学。小聪慧盼着爸爸和奶奶能够康复、妈妈身体健康,到她读大学的城市旅游和生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