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的经历
2014年08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仝淑兰
  今年的“八一”建军节这天,我又戴上“领章”、“帽徽”,穿上珍藏的一身军装,对着镜子左看右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思绪也不由自主地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峥嵘岁月。
  我们团的前身是兰州军区空军十二团,1974年按照党中央、军委的命令,改编为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部队,驻地在西宁市。
  上世纪70年代初,遵照周总理“以工为主,劳武结合,能工能战,好处多多”的十六字方针,为了填补大西北水文地质的空白,建立了这支部队,战友们来自五湖四海。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我们把“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战风沙、斗严寒,克服了高原反应等诸多困难,可谓历尽千辛万苦。由于在1984年撤改前基本查明了大西北的水文地质面貌和地下水资源分布情况,这支部队只存在了十年时间,但依然为国家经济建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巍巍昆仑留下了战友们的足迹,茫茫戈壁留下了战友们的身影,战友们的汗水、泪水浸湿了大西北的土地。
  弹指一挥间,三十多年过去了,许多事情已随时间淡忘,但有些人和事却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去年“五一”期间几位战友来看望我,谈及当年,仿佛又回到了激情飞扬的青春岁月。我家在山东,处在黄河末流。站在黄河畔,一位战友说:“当年咱们从黄河源头,一路走到了黄河入海处,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只有咱们自己知道!”我脑海中的情景一下子飞回了三十年前:“你们还记得祁连境内那段黄河吗?惊涛骇浪,撞击着悬崖峭壁,震耳欲聋,我们就在峭壁旁的盘山路上前进啊,只有在那个地方,才领略了黄河的风采,才知道什么叫做怒吼的黄河!”
  如今回想起来,正是那段经历才让我们百炼成钢,百折不挠!那段军旅生涯,让我终生留恋和怀念。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单纯得很,将门之子照样住帐篷、挥铁锹;城里来的和乡下来的都要在雪域高原奋战,备受缺氧之苦;不管是干部还是战士,都要三四天吃不上一顿饭,到藏民的帐篷里讨要一碗“马奶子”喝,尽管喝了吐但吐完还要喝,都要在山上吃蒸不熟的馒头,喝煮不烂的稀饭。逢年过节,政委的家属会把我们几个单身女兵叫到家里,忙前忙后给我们做好吃的,青海湟鱼、肉丸儿饺子美味无比,我们傻乎乎地吃得心安理得,哪里懂得过年过节还需要用礼品来表达感情。
  圣洁的雪域高原净化了我们的灵魂,升华了我们的精神,我们的战友、我们的团是共和国的脊梁,无愧于军人的称号,正像一首歌唱的那样:“不需要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我!”我为我曾经的战友而骄傲,为我自己曾经的军旅生涯而喝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