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立金做客齐鲁大讲坛,谈如何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没有旁观者和局外人”
2014年08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8月30日,山东省博物馆,闫立金做客齐鲁大讲坛。本报记者 王鸿光 摄
   本报记者 廖雯颖
  “实现中国梦没有旁观者和局外人。要圆梦,必强国。”8月30日,中国海外利益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闫立金做客齐鲁大讲坛,从国家利益的角度解读中国梦应如何实现。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孙书文教授主持了当天的讲座。

他山之石>> 世界格局面临大洗牌,弱国没有话语权
  “实现中国梦,需要强国,需要改革。”一开讲,闫立金便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切入“中国梦”这个大话题,“实现中国梦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
  “狭义的国家利益是指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安全等各方面的目标和抱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包括其中。”闫立金指出,国际关系中一切都是国家利益在后面起作用。斗争的双方往往不只是打仗的双方,背后基本都存在大国之间的角逐,各种利益斗争使得局势复杂化多元化。比如乌克兰的内战乱局,实质就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变成俄美大国利益博弈的战场。
  “现在整个世界在慢慢洗牌,这些混乱的国家都是大国博弈的棋子。”闫立金认为,弱国既无外交也无内政,没有话语权,只能沦为大国国家利益博弈的棋子。“没有强大的国家,没有稳定的政局,即使是总统也无能为力。”闫立金说,30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从改革开放之初占世界经济份额的1.8%提高到11.5%,重回世界经济中心舞台地位,“现在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文化自信>> 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组成部分
  讲座开始,闫立金以三个“甲午年”点出“中国梦”的渐变历程。120年前,中日甲午海战爆发,中国战败,梁启超在《改革起源》中称“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60年前的甲午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毛泽东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从此,“站起来了的中国人”开始了创业与奋斗的峥嵘岁月。2014年,又是一个甲午年,新一届政府开始执政,国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除了国力强大,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有赖于软实力的增强,有赖于文明复兴与创新。“一个企业没有好的文化不可能发展,一个民族也是如此,一个国家更是如此。没有文化积极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之林。”闫立金指出,民族与民族之间,“一时的恩怨和胜负都是浮云,对前途有决定意义的是文明。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民族自信,需要文明自信”。
  他认为,中华民族文明中,齐鲁文化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现在很多思想都源自山东这片土地。山东要立足齐鲁文化做大文章,齐鲁文化是山东的软实力,也是中国的软实力。”话音刚落,台下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实现中国梦没有旁观者和局外人,我们每个人都是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和受益者,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和建设者。”闫立金说,个人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国家不强,国人也不行。
改革之路>> “都是硬骨头,更要小心谨慎”
  “道路决定命运。”闫立金认为,中国共产党经过一番曲折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很不容易,必须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党的自身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闫立金总结,当下中央也在提倡“重温历史”,如今,中国改革再出发,“这是又一次进京赶考,任重而道远,需要专注。”
  闫立金说,在当前国际格局大变的情况下,中国的道路非常复杂,“改革不能过急,期望不要过高过快,过快会出问题。”他提醒,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这艘大船,改革开放以来行驶速度一直很快,各方面高速运转,不能急刹车,也不能急转弯。“现在经济进入换挡期,而且是长期换挡。”与此同时,改革也进入深水区,“都是硬骨头,更要小心谨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