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一步步丢掉了传统文化
2014年09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近百年来,我们之所以对文化失去自信,主要是从上世纪初和上上个世纪末开始的。我们在鸦片战争时期遇到了西方列强,受到冲击后面临着被瓜分、被统治的局面,我们迫切要救亡图存。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开始学习西方的经验。
  “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搞了三十年,结果一场甲午海战把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北洋水师打败了,这就告诉我们光有物质上的强大是不够的,还得有制度。
  之后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希望通过制度改革来保证物质上能发挥力量。结果两次制度改革都没有那么成功,其中当然有很复杂的原因。于是人们反思到文化根源去,我们的制度改不动,改了也要复辟,原因是我们传统文化观念太顽固,尤其是儒家思想。大家觉得,如果不破除儒家观念就很难实现共和,很难实现民众的自主性。
  1915年发动的新文化运动,就是来清算传统文化的。这个时候,西方的文化思想传进中国,自由民主平等法制等理念都引进来了。中国传统礼教非常强调人之间的自然隶属关系,并让大家都来遵守这种行为规范。这样的观念和强调个体、个性、运用法律来保证自己权益等西方思想相对立。鲁迅先生提出吃人的礼教,把礼教叫“封建的礼教”,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礼教的全盘否定。通过在观念上破除礼教,来学习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法制等理念。
  到上世纪30年代,有一位学者提出全盘西化的口号。当时有很多学者不赞同,1935年有10位教授联名发表宣言,叫作“中国本位文化宣言”。但当时主张坚持传统文化主体立场的力量很微薄,无可否认的是全盘西化占了主流。于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越来越缺失。
  在这段时期,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社会生活上,中国社会都沿着西方化的道路走。尤其是新的教育制度理念也在改变。我们都接受新式教育了,传统文化的元素在逐渐减少,再加上提倡白话文,学习古代文献也增加了很多困难,大部分人都看不懂文言文了。这样一来,人们跟传统文化的联系就不顺利了,首先存在语言障碍,其次存在思维方式的障碍。我们接受西方的科学思想,科学讲究精细化、定量化、定性化、标准化,而我们传统文化讲究大概、模糊性、混沌性、非确定性,这样的观念就让人们越来越难理解了。
  解放以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直接冲击了我们最基层、最日常的家庭生活,我们所谓的旧习惯、旧习俗、旧观念彻底被破除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真正从根上被破除了。以前在精英层次、在大城市里面已经破除了很多,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最基层的老百姓中还保留了很多传统习俗,但是这个时候这些习俗也被打破了,某种程度上讲传统文化的根都断裂了。
  马上要到新文化运动100年了,今天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一下。从全世界来看,中国文化并不是已经过时或者落后的文化,它在很多方面可以补充西方文化的不足,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整理思考。
(本报记者 魏新丽 实习生 张俊其 整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