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之后如何调“心”?
2014年11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刘冬燕(山东行知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二级心理咨询师)

  期中考试已经落下了帷幕,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考试结果的预测和获知,很多学生仍然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潜伏着许多的心理危机。对于这些考砸了的学子来讲,考试过后更需要呵护和关爱,此时的心理调适与考试之前一样重要。
● 古有范进中举,今有学生哭泣
  对于刚刚升入新初一和新高一的学生来说,期中考试是他们人生新赛场上的第一次较量,考试的意义不仅在于考试成绩本身,很多学子也迫切希望通过第一次考试树立自己全新的形象。
  初一女孩白冰这样说:期中考试之后,大家认为应该抛开一切的烦恼与忧虑,痛痛快快地玩一场。的确,应该放松放松了,因为已经辛苦了半个学期。但是与此同时,也都在担心着自己的考试成绩,我也不例外。考试成绩决定着老师对自己的看法,所以每个同学对此都非常关注。期中考试后的那个周末,我每天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难过地度过了这个看起来短暂却实际漫长的假期。语文试卷发下来了,让我大失所望。我看了看周围,同学们个个都露出了兴奋的笑容。我低下了头,不敢看老师,也不敢看同学,更不知道如何给家长一个交代!好像一阵阵嘲笑声在我耳边回响,我恨不得地上有个洞,马上钻下去……
  高一男孩小锋说:从小学、初中一路杀过来,谁没担过“一官半职”?想想自己在初中时是多么风光,何等“有作为”,一班之长差不多每天都要站起来向全班发号施令。然而,上了高中,我什么都不是,居然连小组长也没捞到一个……原本希望这次期中考试能够让老师对我刮目相看,可成绩竟然一落千丈,以前高高翘起的尾巴一下子垂落了下来。
  像白冰、小锋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这类学生通常是学习方面的佼佼者,在升学考试中成绩突出。他们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一贯视自己为最优秀者,希望通过考试来展示自己非凡的实力,强化自己在新的班集体中的地位。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第一次考试会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往往担心考不好会给老师、同学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担心成绩会给自己竞选班委、评选“三好生”等诸多事情带来不良影响。
  早前看到过一则新闻说,沈阳市和平区一初二学生,名字叫小宇,他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上语文课时学《范进中举》了,老师讲课时下面就隐隐传出哭泣声,好几个同学和我一样哭了……孩子们为什么哭呢?小宇在日记中继续写道:课文里说的那种世态炎凉在现实中也存在,周围全是“胡屠户”这样的人。班上学习好的学生,老师宠爱,同学也围着他们,犯了错误老师也不批评。我呢,班里有什么坏事老师都赖我,同学还乱告状。我要是第一,你看吧,他们全都会变样。
  一篇课文,让正在上课的孩子们泪流满面,哭成一片;一则日记,让本该阳光灿烂、充满幸福感、涉世未深的中学生却透着满怀悲凉。这是为什么?还是听听小宇的心声吧:“分数就意味着能否从家长那里得到心仪的运动服,能否被带去吃肯德基,能否得到别人的尊重。可成绩一时又上不来,于是陷入了心情更糟、学习状况也更糟的恶性循环中。”怪不得小宇们在感受着范进所遭遇的悲凉时,忍不住顾影自怜、失声痛哭了。这不仅仅是一种悲天悯人,更是一种角色认同!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儿。”这是多少年分数教育下一句人人皆知的流行语。实际上,现在中国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大都属于分数教育,考试分数不仅成为孩子的命根儿,而且也成为家长的命根儿。
  孩子考试分数高,家长心里非常高兴,当别人问起孩子的成绩时,家长的得意、自豪之情就会溢于言表,那种成就感、满足感比自己取得了什么成绩都强烈。孩子考试分数低,很多家长就会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在外人面前好像感觉很没面子,那种失落、焦灼也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一些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的家长们,在孩子考试失败面前自己的消极反应很可能比孩子还要严重,情绪失控行为过激,极易增加对孩子的心理伤害。
● 及时进行心理调节,疏导不良情绪
  很多孩子,不管是曾经学习好的,还是曾经成绩落后的,在新学期都铆足了劲学习,但第一次期中考试,自己或家长的期望没有达到,很多孩子出现心理落差,有的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继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考生和家长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呢?
  1.正确看待考试成绩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副教授李文道表示,学习是为了竞争的心态,是教育世俗化、功利化的表现。当下,父母、老师、学生要理性看待成绩、成才、成功的关系。事实上,早有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和职业成功之间没有关系,考场状元不一定转化为职场状元。真正的成功是个人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在实现自我价值、自我成功的同时,还要造福社会。利己利人的“双赢”才叫成功。作家林清玄说:孩子除了学习,生命中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我们还要教会孩子爱的能力、面对挫折的能力、认识生命多元价值的能力、拓展视野的能力、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对于孩子们的考试结果最好不要使用“几家欢乐几家愁”的说法,考得好与不好都只是代表这一次考试的结果,未来的道路还很长,我们要尽力帮助孩子们健康乐观地向前走,做到失利但不失意。
  2.正确地自我认识
  新初一和高一的学生,尤其是新高一的学生,都是通过选拔考试进入同一个学校,大家的水平差不多。升入初、高中,原先的遥遥领先的成绩优势也许已不复存在,到了重点中学或较好的普通中学后,要有当中等生甚至后进生的准备。因为,在将来的学习中,胜出的更多是心理素质好的、自我认识清楚的学生。不妨利用这次考试,认真总结自己的优势、劣势,给自己下一步的学习做一个规划。
  3.调整学习动机,制定学习计划
  我们知道,小学生学习动机往往靠教师和家长的调动,给予小红花、小红旗就可以努力一阵子,这是低水平的学习动机。到了初、高中再靠小红花已经不起作用了,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将学习动机与远大理想相联系,这样才会使孩子更持久更努力地进行学习。在制定计划时,应当从实际出发,目标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则不能坚持下去,容易半途而废,过低则松松散散,会消磨孩子的意志和兴趣。
  4.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不同人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有各自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扬长避短,平衡发展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在此基础上,优化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握学习主动权,这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及时进行心理调节,疏导不良情绪
  考试过后,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各种不良情绪体验,就要帮助孩子及时、合理地发泄。比如,让孩子大哭一场;或者通过打球、跑步等体育活动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者直接找老师、老朋友诉说;或者通过写日记、写信等方式发泄。如果孩子实在难以摆正自己的位置,较长时间处于消极的情绪体验中,就应该建议孩子积极向心理老师求助。
  人的一生会经历无数次的考试,每一次考试都将是成长的一个新起点,在成长的路上,不仅会有收获的喜悦,也必须要学会在跌倒之后重新站起,这是每位学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功课,也是每个父母最应该传递给孩子的力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